白铨与蒋清听得连连点头,这几天他们了灾情也是在县中奔波,将叶畅所说的安排,与自己所见的困难一一相对,觉得叶畅所说,当真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不知不觉当中,叶畅说了半个时辰,不仅仅是就这次洪水,也就旱、蝗等容易遇着的自然灾害,讲了些综合应对的方略。白铨与蒋清只有点头的份,待叶畅兴尽不说之后,年轻些的蒋清猛然起身,向着叶畅一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我欺也”
“正是,正是,叶郎大才,某有一不情之请,愿将叶郎灾后方略,撰写成书,以备天下灾民之用,还请叶郎君应允。”白铨却想得更多,起身向着叶畅行了一个大礼。
这让叶畅有些愕然。
他只是见着此地受灾,自己又恰恰知晓后世应对灾难的方法,所以才随口说出来罢了,却不曾想会受到白铨如此重视。
“白公有此意,自管撰写就是。”仓促之间,叶畅答道。
白铨却仍然弯着腰,没有直起身,而是又道:“某替天下受灾之民,谢过叶郎君了”
说完之后,他才起身,一脸喜气,这几天因受灾而来的沉寂,已经荡然无存。
旁边的蒋清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咂了咂嘴,欲言又止。
叶畅不在其位,一时之间,没有琢磨出这两位官员肚子里的花花心肠。
白铨可不只是替灾民谢叶畅,更是替自己谢叶畅
这灾后应对方略,撰写成书,其署名会是谁?很显然,就算上面有叶畅之名,可撰者署名一定会是白铨。白铨将其书再献与朝廷,那就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说是奇功。此次灾难,不但没有给他造成损失,他反而是因祸得福。
叶畅等于是白白送了白铨一份前途。
只是一揖,便得这样一份大礼,白铨如何不兴奋得满面红光?
对此,叶畅并不在意,这套应对方略如何真能传播开来,借助大唐朝廷的力量,成地方官必备之物,那样的话,哪怕十次当中能有一两次起作用,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益。
这是好事,叶畅不是那种舍己人的圣人,但也不是那种举手之劳的好事也不肯去做的极度自私者。
得了叶畅应诺,白铨自觉大功可望,人也变得爽快起来,答应回县之后,便遣人运一批粮食来,虽然数量不多,只是十余石,可对于小况村的百姓而言,这却是一个极大的希望了。
消息传出,白铨与蒋清再出现在众灾民面前,顿时就是欢声一片,行礼问安之声,不绝于耳。
“这些小民倒是功利,无粮而来,视而不见,有粮而去,留客连连。”蒋清笑着道。
“非也,非也,此赤子之心。”叶畅见这两位官员平和,也算爱民,都堪结交,便道:“赤子初生,母来就乳则喜,母不在侧则啼,二公真父母之官,故此得此赤子之心报也。”
他这番话文质诌诌,却是拍得一手好马屁,白铨蒋清都是满怀欢喜,连连点头。叶畅将他们送上船,远远对揖而别,他们还尤自高兴,直到小况村的临时避难所不见了,两人才隐约觉得不对。
想了一会儿,蒋清抚掌一叹:“被这厮算计了”
白铨也以掌抚额,两人相对而望,少许恼羞,然后会心一笑。
是被叶畅算计了。
方才叶畅对他们说,水势渐退,他离家已久,怕家人挂记,所以过几天便要回去,这小况村的灾民,还须得他们二人多多关注。
二人慨然应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副心思。
小况村的情形,比起另两个遭遇灭顶之灾的村子好得太多,便是几个受灾不如小况村的,也没有这般因自救及时,所以村民财物,颇抢出了一些。二人心中估计,再加上他们拨来的米粮,少说可以撑过一个多月,甚至可能是两个月。
他二人要主掌一县庶务,哪里有时间精力过多关注这个灾情并不是十分严重的小村,若说第一二月还能注意一些,到后来,不过就是差役们报上来的数字罢了。
可是现在不同,叶畅一句赤子之心,让他们不得不对小况村多几分看顾了。
他二人相顾唏嘘且不去说,叶畅说要离开也不是假话,如今雨已经停了,每日撑筏外出的人都说,水一天天在退下去,再有个五六日,基上就能够说是完全退了。
小况村的事情,也都步入正轨,村民们有希望、有约束,也有现成的规矩。莫要小看了这些村民,他们有农民的愚驽,却也不乏农民的精明,对大伙都有利的事情,只要带上了路,他们自然就会想法子坚持下去。即使况老汉一家这样的想要乘灾渔利,却也拗不过整个村子的人了。
打死二蛮的事情,让村子里的百姓意识到,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来守护一些东西。
在白铨、蒋清来的次日,县中便拨来了米粮,比起他们许诺的十余石还要多些,足足是三十石。除此之外,还送来了些农具,当真算是慷慨,这便是叶畅那句赤子之心起了作用。
又过三日,天已放晴,水也彻底退下,叶畅告别依依不舍的村民,终于离开了小况村。
娓娘等蛮人,也是随着他一起离开。
叶畅的目的是巩县,从巩县乘船渡黄河,便可以直抵武陟。而娓娘等则要折向西,折转长安,然后取道剑南,返回六诏之地。
双方便要在此话别。
这十日时间相处,娓娘如饥似渴地在叶畅身上学习他如何处置各项庶务,既然不能将叶畅带回自己的部族,那么能学得他几分领也是好的。
她愿意学,叶畅也想早些让她回转,自然知无不言,也用心教。每做一事,缘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