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二百七十二)石原莞尔的反省

【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二百七十二)石原莞尔的反省

“立花小一郎将军如此决定,是因为这个从朝鲜开来的师团还没有象支那人那样的正规的坦克部队。它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它所需的任何东西——没有坦克,没有充足的火炮,没有运输工具。虽然他们的进展仍然还算顺利。不过,在我们看来,我们遇到的抵抗也仅此而已了。我们右翼的部队曾遭到苏俄军队的猛烈进攻,但是因为敌人缺少弹药的关系,这些进攻很快就失去了一开始的势头,由于查明了进攻我们的敌军都是我们沿着泥地追打到这里的部队,因此我不认为这些进攻很严重。最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发起了反攻。我认为,苏俄军队在几天内不会对这次进攻做出反应,然而我判断错了。经过这次进攻,苏俄军队损失惨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销声匿迹了。”

“敌人进攻的停止让我有时间欣赏西伯利亚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了,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被这片土地深深的吸引住了。”

“‘西伯利亚’这个名称据说来自于古鲜卑民族,也有说法说称为‘鲜卑利亚’, 而在我发现的支那古代地图上,西伯利亚也被称为‘罗荒野’”。

“西伯利亚这个词更象是一个形象的区域范围而不是一个地理名词。整个乌拉尔山以东,整个亚洲大陆的北部,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都这么称乎这片土地。那些从来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对于这一广阔的区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泽,有一种成见,总是把这里和荒原、风雪、严寒、空旷和野蛮联系起来。而实际上,西伯利亚是一个多种多样的地域的集合体,它的西部和北部,阿尔泰,图瓦,哈卡斯,萨彦和外贝加尔地区,雅库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亚。西伯利亚面积从西至东七千公里,从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依照自然条件,可分为3个主要的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起叶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纳山,东达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至500米。西伯利亚地处中高纬度,大陆性气候显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年均气温低于0c。降雨时空差异明显,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泽、泰加针叶林、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西伯利亚自然资源丰富,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金刚石等,各类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

“西伯利亚是一片多么富饶的土地啊!这一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整个露西亚的四分之三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就在这里。西伯利亚是露西亚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除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西伯利亚地区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十分丰富,这里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铁、铜、铝、锡、铅、锌、镁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这一广阔的地区被露西亚人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当年福岛安正将军对这里进行考察后,也得出过同样的结论。”

“西伯利亚的人口不多,亚洲民族占多数,但在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后 ,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露西亚人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露西亚人到来后,对包括支那人在内的当地原住民大肆杀戮,露西亚人现在已经占到了这里人口的80以上。”

“在清国时代,支那人便一直要求收回被露西亚人侵夺的土地,而现在,***将和支那一道,成为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西伯利亚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加之气候严寒,对发展交通运输极为不利。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及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我认为,未来在这里应该建成以河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

“……尽管苏俄军队已经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但在个别城市和乡村,战斗仍然非常激烈,苏俄军队凭借多年经营的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我军则集中有限的兵力对苏俄军队的据点发起突击,先切断守军的外援,然后一举奠定胜局。

“在昨天夺取火车站的战斗中,我坚决要求指挥突击队担任先锋。司令长官阁下非常欣赏我的勇猛,让前线全力配合我们行动。我不负众望,突袭了苏俄军队的指挥部,俘虏了他们的指挥官,迫降了残存的守军。一些苏俄军队试图逃跑,我军则抓紧时间乘胜追击,最终将他们全部消灭。”

“在这场战斗中,我真正参加作战的时候很少,但还是发生了非常惊险的一幕。在我们进攻火


状态提示:(二百七十二)石原莞尔的反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