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军的不断被消耗和战线越拉越长,德国陆军的进攻能力已经达到了顶点,加上德国海军在第二次赫尔戈兰湾之战的失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寄希望于无限制潜艇战摧毁协约国的战争潜力,但由于协约国海军在重新夺回制海权后加强了护航的力量,德国潜艇取得的战果开始下降,由中国生产的大量商船及时有效的补充了协约国船只的损失,德国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协约国方面则开始了大举反攻。
为了加强进攻的力量,美国政府、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一再向中国和日本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和日本增派兵力,全力配合协约国军队在欧洲海陆战场的反攻。
日本政府在英法美三国政府的巨大压力面前保持了以前一贯的“慎重“态度,反而提出应首先满足日本的以下条件,才能考虑增派兵力,日本人提出来的条件是:
1、向日本提供1000架新型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以及300架重型轰炸机,帮助日本组建空军。提供给日本500辆大型载重卡车,以提高其运输能力。
2、向日本提供燃油,使日本海空军能建立起足够的燃油储备,以保障作战所需。
3、提供给日本20个师的全部装备,其中应包括坦克和重型火炮。
4、提供给日本本土维持军火生产的所需的全部原材料特别是稀有金属。
5、直接提供给日本20亿美元军事贷款。
6、转让日本所需的先进军事和工业技术。
对于日本的漫天要价,美国和英国都要求日本首先增派陆军前来欧洲对德作战才肯提供援助,日本则拒绝“在自己驻欧洲的部队安全得到保障之前就冒然再次与德军作战”。
和日本不同的是,中国虽然也象俄国一样,政权发生了突然更迭,但中国政府却向英法美三国表示,“中国不会退出协约国的事业”,保证继续参战。
尽管受到国内诸多的压力和牵制,小心谨慎的中国政府仍然坚持承担了“弘宪帝国”留下来的国际责任,同时也希望能从美国继续获取军事和经济援助,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同意由中国派出海军学员到美国受训,此后又增加了中国飞行员的培训项目。美国和中国也达成了秘密协议,由中国提供人员,美国负责装备、训练和补给,在中国本土很快组建了10个全美械的步兵师用于未来对德国的反攻。此外,美国还帮助中国训练各类专业兵种的工程和技术人员。
在得到这些消息之后,日本人对此极为不安,他们非常害怕中国军队的不断扩张和强大会“造成有损日本帝国利益的不利影响”,但因美国坚持其要让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日本只得让步,虽然他们在暗地里仍不停地制造麻烦,并禁止装载中国军队的船只在日本本土停留。
日本人的背后使坏并没有阻止中国决心在这场战争中为自己赢得大国地位的意志,中国政府随后表示愿意再提供50万人给美国——反正中国的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次派出人员主要来自江南地区,很多都是裁撤下来的土匪出身的老兵,而他们的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对中国政府的行动非常满意。
经过谈判和协商,最后决定将这50万人全部拉到中东和北非进行训练。而且这一次,所有将级以下军官都不再由美军担任,但美军仍然保有对这支部队的完全的人事任免权,并可以直接枪毙少校以下级别的官兵。美国人打算用这些中国军队参加对欧洲大陆的进攻。英国军方也赞同美国的提议,经过多次的战斗,他们已经相信经过欧洲人训练过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时英国人也担心这么多的中国人跑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来会鼓动起当地“危险的民族主义情绪”。(直到反攻开始前,美国人才发现,英国部署在中东的各个军团纯粹都是空架子,每个军团真正的兵力只相当于1个旅而已——这体现了英国佬一贯的原则:要骗敌人就要先骗自己人。)
首批参加反攻行动的中国军队被派到了陷入僵局的意大利半岛,其中刚刚完成整编的5个步兵师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美英军队的更多信任。第二批4个中国师参加了在法国南部的“凯旋”登陆作战。由于在意大利作战的中国军队伤亡很大,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协商后,同意后续的部队采用轮换制派出,以6个月为周期轮换前线部队以保留富有经验的战斗骨干。
在欧洲参战的中国部队普遍受到重用,在法国中南部地区防守的中国军队曾被卷入到一场德军的大举反击之中。在左翼的美军被德军冲垮,右翼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投降,师长也下落不明(在前线被德国坦克俘虏了)的情况下,两个中国师仍出人意料地坚守在德国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进攻接合部上,有力地牵住了德军的进攻脚步。被激怒的德国人被迫把已经绕过去的尖锐矛头重新调了回来,大批坦克隆隆驶来,向这些中国师压了过来,两个中国师实际上已被合围,而且无法得到后援。但令人震惊的是,利用有利地形防御的中国步兵在几乎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德军的猛攻,并利用夜幕的掩护,成功从德军两个师松懈的防线中无声无息地钻了出去。当这些中国军队重新向他们的美国指挥官报到时,美国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都惊呆了——两天前他们已经向上级报告,这两个中国师已经被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