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四百五十二)隆美尔家书
补充说:‘我相信不要多久的时间,我就可以把这个地方的状况弄清楚,今天下午我会乘飞机进行一次空中侦察,晚间会向高级司令部提出我的报告。’”

“情势既已如此紧张,而意大利军队的指挥官又如此无能,于是我决定违反接到的训令,并不以‘侦察’为我的工作限度,而准备尽可能提前接管前线的指挥权——至少到第一批德军到达之后。林提仑将军是德国驻意武官,他是德国派驻意军统帅部的代表人。我在罗马的时候,曾经把我的计划说给他听;可是他反对我采取这样的办法,因为他害怕这会使双方的荣誉和名誉都受损。”

“那一天下午,我和希孟德校开始在非洲的空飞翔,在看过了的黎波里东方挖得很深的野战工事以后,我们又飞过一个沙漠地带,从它的外表看来,可确定是一道天险,不利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的通过,对的黎波里的防御,可以算是一个天然的障碍物。接着又继续飞过在泰尔胡奈和胡姆斯之间的丘陵地带——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一块地形特别适合使用摩托化兵力。但是,在胡姆斯和米苏拉塔之间的平原地带,却很适合这种用途。巴尔比亚大道在这个孤寂的地形面,好像是一条向天边伸展过去的黑线,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我们看不见一棵树木、一簇丛林。除了在苏尔特和布拉特之间有一个咸水的沼泽以外——它向南延伸约几英里远——在这个地区中找不到任何一个裂口,例如一道河川或深谷。这一次飞行更增加了我对计划的信心。我决定坚守苏尔特以及在海岸公路两旁的地区,而把摩托化兵力当作预备队,以供机动防御之用。”

“晚和加里波第将军会晤时,我把我们侦察的结果报告给他。这个时候罗塔将军也已到达,并带来墨索里尼先生的新训令。我的计划因而顺利通过,不再有障碍了。”

“由于我的坚持,第一个意大利师才在2月14日徒步向苏尔特增援。同一天,德军的最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的黎波里港。因为情况非常危急,我催促他们赶紧下船,并且在夜里利用灯光继续工作。我丝毫不考虑敌人空袭的危险。这艘6000吨的运兵船夜以继日地卸货,对于的黎波里港而言,可以说是打破了过去的纪录。第二天11点钟的时候,士兵们佩戴热带装备,全体集合在当地市政府广场的前面。他们的到来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使的黎波里的沉闷空气为之豁然开朗。在街游行了一番之后,第三侦察营营长魏赫马尔中校率领他的部下向苏尔特进发,26个小时之后就到达最前线。16日,德军的侦察部队和桑塔马利亚的意军纵队取得了联络,开始对敌人采取行动,我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希孟德校在几天以前已回元首大本营去了。”

“最亲爱的露:

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愿,不久就可以渡过难关。我一切都好,你没有什么好为我担心的。工作多得要命。我已经把周围的环境都观察清楚了。”

“……在太阳照耀之下,我感觉愉快无比。我和意军指挥官们相处得极好,可以说是再不会有比这个更好的合作了。我的小伙子们都已了前线,战线已经向东推进大约350英里。”

“……一天又一天,越来越多的意军和德军开往前线。尽管意大利人反对,非洲军军部的军需处长奥托少校还是利用小型船只在沿海岸的地区组成了他的补给线网,这个办法使我们运输车队的压力大为减轻。不幸得很,意大利人始终不曾在沿海地区修建一条铁路线,若是有这样一条铁路线,那么现在就可以看得出它无可比拟的价值与意义了。”

“2月24日,我们击毁了敌人45辆坦克、22辆卡车和12辆汽车,俘获了723个英国人,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在内,而我方则毫无损失。这一次的战斗中,我们的‘虎’式坦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到目前为止,敌人没有一种坦克可以作为‘虎’式坦克的对手……”

“最亲爱的露:

现在前线已经向东推进了450英里。一切的情形都很好。我的部队正在前进。目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我。我甚至睡得太多了,今天早就是6点以后才起来的……

今天在这里放映电影《西战场的胜利》。在向客人致欢迎词的时候人很多,还有太太们在我说我希望不久大家又可以看到“非洲大捷”的电影……”

“我们对于马格塔的行动,迫使英军向东撤退。我们现在猜想他们的主力应在艾季打比亚的周围,和沿着海岸到德尔纳为止。3月11日,第5装甲师在的黎波里登陆完毕。这支部队携带着当时大家所认为是最现代化的装备一一经过改进的100辆‘虎’式坦克,它们的到来使意大利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率领部队继续前进,和英军进行了多次恶战,英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拥有数量比我们更多的飞机、坦克和火炮,但一切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此前英军在我们的进攻下损失惨重,尤其是坦克,我们击毁了他们大量的坦克,但他们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了补充,他们得到了许多美国人生产的‘谢尔曼’坦克,这是一种装有75毫米火炮的坦克,性能超过了我们的4号坦克,但它们仍然不是我们的‘虎’式坦克的对手,这种坦克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击毁了0多辆这样的坦克,有一辆‘虎


状态提示:(四百五十二)隆美尔家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