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谋唐曲>第61章 点亮长安炼煤油

转到后殿,李白快步跟上李璲,在后面甚至有些扭捏的嘀咕:“殿下,你不是说……你这是……”堂堂的剑圣弟子竟然满脸的委屈。

“先生是不是责怪本王临时变卦?呵呵!”李璲停下脚步,转身对李白笑道。果然李白不自觉的稍稍点点头,立刻反应过来,“啊”的一声惊呼,连说“属下不敢”抱拳请罪。却听李璲紧跟着又一句:“本王早就想好要卖给所有人,谁跳出来就拿谁开刀!都是本王故意的。”

“殿下你……”李白这样的一根筋不像高适当此情况会立刻沉思为什么,而是一副被欺骗的欲哭无泪的表情摆给李璲看。李璲不好意思的拉着李白的手臂,道歉道:“本王给先生赔罪了,没有事先说明而让先生误会。”

李白毕竟是成年人了,基本礼仪还是有的,赶紧作揖,不能受王爷的礼,闪在一旁无奈苦笑道:“李白倒是无所谓,只是担心,殿下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武家?”

“早就得罪过了!也不差这一回,呵呵,总比再多得罪另一家好!”李璲倒是很得意似的,丝毫不在乎道:“何况就算不得罪武家,先生以为武家会和本王站到一边吗?注定的敌人,那就尽一切办法削弱他。”

李白这会儿已经开始动脑子了,跟在李璲身后使劲儿的想,希望也能跟上李璲的思维,一直到坐下了才又问:“殿下总不会平白无故戏弄他们吧?这样做可是有什么好处?”其实李白心里安安鄙视的想,损人不利己可不是你丫的风格……

李璲悠然的品着又甜又咸的茶水,有意提点李白,于是说:“本王需要火柴大量的出现,才能变得不值钱,同时也是不想被掌握在个别人手里。这样做,他们知道来之不易又竞争激烈,就会加快生产同时提高质量,而武家不会善罢甘休定然非得得到火柴制法不可,本王相信他们肯定能得到,然后,武家更知道来之不易也就更会把心思扑在火柴里,没有精力到别处捣乱了。”

“那……殿下为什么要火柴大量出现呢?”李白此刻倒是有点儿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了,李璲没说话,认真的品着茶,不理李白期待目光……因为李璲看到高适已经从前面回来了。

“那是因为时间紧,殿下只有五天,要在千秋节之前就让皇上看到长安的夜晚亮起来!”高适刚一进来就回答了李白的提问,李白再转头看李璲,果然见李璲确认的点点头。此时高适落座,却开口说道:“属下也有个问题好奇……殿下啊,除了哄皇上高兴之外,把秘方传出去有什么好处?不会就为了一下子收十多万贯方法出让金吧?”

“十多万贯!”李白惊的差点儿蹦起来,但没蹦起来也还是打翻了茶杯,赶紧忙着擦拭。但心里一算,也还真是……几百个商贾,每人花三百贯买秘方,可不得十几万贯嘛。

“先生放心,细水长流的道理,本王是懂的。”李璲还是云淡风轻的语气,让高适放心不少,知道他没疯。然后李璲才慢慢解释:“第一,火柴并不值钱,咱们垄断着细水长流的卖,那水太细了!第二,制造方法也不值钱,只要有心人拿几盒火柴成品好好研究,就能知道制造方法,所以不如在最开始的时候直接卖掉,十多万贯毕竟不是小数嘛。第三,火柴燃着了是为了去点燃别的东西的,先生想想,没有别的东西让它点,要它有什么用?”

“对啊!没大用啊!”李白一拍大腿好像顿悟了一般。听到李璲这第三个理由,高适的反应却和李白完全不同,马上想到了更深一层,急切的问:“殿下是不是还控制着给火柴去点的东西?”

“哈哈哈哈!”李璲笑得前仰后合,这一下算是默认了高适的猜测。

两天以后,李琬督造的巨型烛台五千根已经矗立在长安最宽阔的两条大街上,也就是朱雀门到明德门的南北中轴线,和春名门到金光门的东西中轴线。丈高烛台上固定的大瓷罐里面,是浸泡煤油的棉绒烛芯……“噗”在戌时一刻五千个烛台同时被点燃……长安的夜色亮起来了!此刻站在承天门上往南望,就会看到一横一竖两条火龙绵延十里长,明亮的气魄凸显着大唐的繁荣昌盛!

承天门上李隆基带着众嫔妃和文武大员静观了整个点亮的过程,啧啧惊奇声不绝于耳,那煤油燃出的火光当然不是蜡烛的微弱可比的了!高兴之余,李隆基却疑惑的问高力士:“朕的千秋节还要两天之后呢啊!璲儿是不是心急了些?”

“呵呵,老奴想着,仪王没把这两条火龙当回事儿吧……”高力士给李隆基扇着风,脸上的笑和善而又深邃,低头小声提醒道:“恐怕还有真正的惊喜在后头呢!”

而主持整个仪式的荣王李琬已经默默离开,马不停蹄的奔回工坊,他的袖子里揣着李璲刚刚画好的小型简易煤油灯的图纸,墨迹还没干呢……这可是十二弟特意为他六哥准备的财路,短时间内将成为荣王府独有的产业!

李璲说仪王府忙不过来,并非推托之言,李璲自己,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各军选拔仪仗队的麻烦上。当十六卫中各卫的百人队已经开始踢正步的时候,吴广带着黄蜂卫被堵在了神策军的驻地外面。

李璲读过唐史,躺在碧玉车里回忆起唐朝的军制:大唐开国时施行府兵制,就是各州建立折冲府,兵士平时在家务农,每年农闲时有两个月应召训练,说白了就是后世的预备役。然后除了左右卫的兵员来自勋亲贵


状态提示:第61章 点亮长安炼煤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