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至高侠铭>第五章 自己研究的武功

这让陆羽很是后怕,幸亏这七天入阵的都是些温良的野兽,否则小命难保。从那时至今,陆羽没敢再运集内力打出一招。无论是沙袋,还是野兽,一律不敢打,更别说打人了。

可是陆羽终究不肯就此服输,不能运集内力打,他就练挨打,他在困阵之中加了一个阵中之阵,这个阵与捕兽无关,只有陆羽自己能够进入,用作习武。

其实他就是给自己建了一个练武场。四根粗些的圆木埋在四角,顶部四边用四根较细的竹片连接,竹片之间,对角或对边用细竹竿对接,竹竿上面悬挂球般大小的沙袋,最初是4只小沙袋,先将它们向任意方向悠荡起来,然后身体进入沙袋的包围之中,用最小最细微的动作躲避沙袋的撞击。起初的时候陆羽很是狼狈,躲了这个躲不了那个,总是会被沙袋打中身体。但一个月之后,陆羽已经能够在沙袋翻飞中进退自如,再也不会被沙袋碰到。

这时陆羽去铁匠铺定制了一把地球上那样的军刺,也就是三棱刺刀,开始练习用刺刀尖等待沙袋来撞,逐渐的,陆羽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沙袋刺穿,当然,刺穿沙袋的力量来自于沙袋本身。

陆羽经过8年苦练,已经可以在64只高低不同形态不一的沙袋中闲庭信步了,不过这时出入沙袋阵,只靠躲避是无法幸免被打中的,还要靠三棱刺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轻拨、微挑、卸力等手段来协助完成。陆羽的训练方法,有些类似于独孤九剑加沾衣十八跌的理念,或者说陆羽的灵感根本就是来自于地球上查先生的著作。

当初在地球上陆羽就曾经这样练习过,此时在坤武大陆,经过那颗珠子的滋润和洗涤,陆羽更是身轻体健,16岁这年,自觉技击之术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家族演武场上那些吼吼哈嘿已经难入陆羽的法眼,那些死练招式套路,单纯追求内力的功法,在陆羽眼里破绽百出。

所谓天地玄黄四阶功法,天阶和地阶的陆羽没有看见过,因没有。不过却有两本玄阶的功法和十几本黄阶的功法,当初陆羽一岁时偷练父母的玄阶功法就是其中之一。陆羽过目不忘,仔细分析对比,发觉这些玄黄功法的主要区别是调集内力能力的大小不同,比如说某人丹田蓄有100单位的内力,用黄阶功法来调集,每次调集5单位进行全力一击,那么这样20次调集之后,内力枯竭。若是用玄阶功法来调集,则每次调集10单位内力,10次之后内力枯竭。陆羽以此类推,认为地阶功法和天阶功法只是在攻击之时,可以调集比玄阶黄阶更多的内力罢了。

坤武世人对高阶功法的追求可谓狂热,一部玄阶功法已经是有价无市,没有背景的人或者一些小势力,即使得到玄阶功法也守不住,会被人偷抢了去。却从没有人像陆羽这样考虑过,如果内力用光了,还没有打到对手应该怎么办,难道说只需向对方拱拱手:“今日比试就到这里,我们下次重新比过。”?

须知低阶功法虽然输出不够凶猛,可胜在输出次数较多,而高阶功法固然刚劲雄浑,可越刚劲的功法输出次数就越少。可见高阶功法比较低阶功法,也不是处处皆优。好比金庸先生著作里面的萧峰以一套太zu长拳战遍天下英雄,也说明了普通武功并非不能用于高手对阵。

另外陆羽认为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学到的各种功法、招式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应用场合下,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灵活取用,如此才是正确的学习和使用办法。却不是到后来功力深厚了再获得一个奇遇学到一部绝顶秘籍,就可以把前面的玉米棒子就都丢了。

所以陆羽愿意了解这些功法,也愿意揣摩这些武技的原创者的想法和意图,汲取其中的闪光处,为自己的武技训练提供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陆羽的学习观。

陆羽在认识王浩之前,晚上散步后回到家吐纳一个时辰也就洗洗睡了。在认识王浩之后,陆羽的作息有所改变。只因王浩经常在晚课后来找他玩,或是与陆羽下围棋,或是与陆羽谈论一些从师门和家族听来的奇闻异事,只是不与陆羽谈论武功,也许从王浩的角度来看,陆羽不能习武是他的恨事,从尊敬朋友的角度出发不该提起这些。有时陆羽不想下棋,也没有谈兴,王浩就会在陆羽的篱笆院子里面演练武艺,也不回避陆羽。

王浩身材不高,但天生神力,而且领悟能力极强,机缘巧合之下,被国师祁顺发现收作弟子,同门师兄弟几人,基本都是被师父选来的,主动拜祁顺为师,在仙遗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祁顺号称仙遗第一高手,也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徒弟也是因材施教,除了武功人人都教之外,另外教给弟子每人一到两样旁艺,王浩只学了棋。

今夜陆羽到家,王浩已在院里。

“羽哥,今晚下两盘?”

“好吧,你这屡败屡战的精神着实可佳,这方面我不如你。”

“其实吧,如果就咱俩下棋,我早就不下了,谁也不能承受没完没了的输不是……”王浩手脚麻利地搬棋枰,摆棋盒,又用指甲剔了剔油灯芯然后拿起一粒黑棋拍在棋盘上继续道:“不过我师父既然教我围棋,我就应该找个对手磨练自己对不对?同门师兄弟有几个学棋的,上棋课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听师父讲,然后互相切磋也不会有什么新招,水平也就提高的慢。羽哥不瞒你说,我在你这里学了好多招去,回去跟他们一


状态提示:第五章 自己研究的武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