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关键的时候,朱温一点也没有表现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而是义不容辞、奋勇向前、一步到位的冲了上去,一竿子捅到底,钦差疼的直叫唤,朱温说:“你忍着点”于是钦差把嘴唇都咬出了血,等事情办完,钦差满身都是汗水,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朱温躺在榻上要了一杯酸梅汤,边喝边叹气钦差有气无力的说:“今日承受陛下的雨露之恩,不知道日后如何报答陛下”朱温说:“这个简单,你只要在办差的时候多想想今日的场景就可以了”
钦差眼睛久久的望着一根雕着龙得房梁,说:“大王,我想起了一个人,你猜是谁?”朱温笑着说:“我不知道?”钦差说:“大王听说断袖的故事吗?”朱温说:“龙阳之好,一般受人追捧的都是些长相秀丽累死女人的男人我跟他们的嗜好不同,我喜欢身体雄壮的男人,这样我有感觉一个温柔的女人给你倒一杯水,你觉得很爷们儿吗?我还是喜欢爷们给我倒水喝”
钦差说:“难怪大王能扫平群雄,你的英雄气概真是在哪方面都有体现啊”等休息的差不多了,钦差被送出宫,朱温在寝宫躺着,李振陪在身边,拱手说:“大王,所有的事都准备好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朱温开始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话说那一年,反贼黄巢拉起了一支队伍扯旗造反,正所谓某人登高一呼,天下云集响应黄巢军队所到之处,唐朝军队如摧枯拉朽一般,每次和黄巢军队交锋,官军都被打得丢盔弃甲、望风逃窜在此之前,朱温的父辈、祖辈都是教书先生,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阎罗王请走了,留下寡母、朱温和他的哥哥过活,寡母刘氏在一个大户人家的府上做工,凭借微薄的薪水养活他们兄弟朱温这个人打小身体好,喜欢武力因为出身贫寒,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知道在偌大世界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卑微的过活
当黄巢起义的消息传遍四方,唐朝风雨飘摇,眼看李家的江山不保朱温当时简直兴奋地不得了,心想老子可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果天下不生变,老子一辈子都等不到云开雾散的时候,现在不同了,老子一定要抓住机会,改变命运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已经写明,那就是参加义军如果跑去参加官军,上升的通道是非常狭窄的,有那么多的关系户,哪里还有老子的升迁机会义军就不一样了,都是一群泥腿子,谈不上什么关系不关系,谁能耐大谁就当官
这个时候妈妈和哥哥自然是不同意的了,妈妈的理由很简单,打仗是很危险的,刀枪无眼,说不定小命不保哥哥的理想就显得功利一些,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把老娘丢给我一个人服侍,这可不行一方面他已经看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另一方面他又碍于妈妈和哥哥的反对,无奈之下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表面上他已经放弃了从军的想法,直到有一天趁他们不注意悄悄地来到黄巢的大营中不料他被义军方面的人一眼相中,从那以后跟随黄巢转战四方,竟十分得意,官越做越大,手下的人马越来越多,他成了一个实力派人物黄巢的运气真是好的出奇,他竟带着人一路挺进,最后连长安都攻克了
其实这个时候还不是称帝的好时机,其一黄巢的军队转战四方,并没有真正控制过一块盘进入长安之后,长安本来人口就多,只要遇上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供应就会紧张义军进入、天下大乱,自然往京城运粮的船队也进不了长安,这就意味义军虽是都有可能要面临断炊的危险其二虽猛进打进了长安,可总体看来唐军仍然处于多数,在他的四周都是唐朝军队,这说明什么呢?唐朝虽然丢了都城,可它并没有被彻底打垮,相反义军深入唐朝的腹地,又被唐军包围的风险其三一个人想要称帝,必须有足够高的声望才可以,最好的例子就是汉末时候,袁术仗着自己四世三公,以为汉朝气数尽了,自然是他袁家来接受汉室的江山
可他的算盘打错了,汉朝虽然名存实亡,可这个名仍然能够把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共举大事,你袁术何德何能就敢称帝?他的下场是很凄惨的曹操为什么有生之年都不愿意称帝?就是因为从他出道的那天起,君臣名分一定,他是以汉丞相的名义扫平北方群雄,要是他真的自立为帝,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为了让自己的军队得到尽可能多的人支持,在称帝这件事上应该采取婶婶态度一般来说什么时候称帝最合适呢?天下已定,全天下都知道你居功至伟,你已经干掉了竞争对手,这个时候登上皇位再合适不过了当年李渊领兵进入长安,隋炀帝可以说是人心尽失,他已经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人真心拥戴他
即便如此,李渊忍住没有称帝,而是先把杨侑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上隋炀帝被害的消息传到长安,他还假惺惺的哭了一通,之后才安排杨侑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当时唐朝僖宗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黄巢应该找个李家的皇子,拥立他当皇帝,自己当丞相,遥尊唐僖宗为太上皇,这样遇到的阻力就会小一些其实说句实在话,黄巢兴起的时候,唐朝还不到灭亡的时候,所以黄巢注定是要失败的就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秦朝的气数未尽,所以他们的起义注定不会成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