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走了,留下一个他的事业给他的儿子,同时也留下一个矛盾重重的朝廷。这些问题在郑达活着特别的时候还显得不是突出,但是在郑达死后,这些问题就突出了。因为在西蜀的朝廷内部存在着几股不同的势力。有西蜀当地人的势力;有石承庆,赵怀恩,谷抱玉和高邺的旧部,还有当年随着郑达一起入蜀的将领。这些势力共同组成看郑达的朝廷,成为如今大雍王朝的支柱。然而这三根支柱并不是如想象之中那么坚固,反而三大支柱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于对于谁是大雍王朝的中流砥柱。
首先郑达当年带着入蜀的旧部认为这个在西蜀之地的大雍王朝是他们与郑达一起开创的,他们应该成为这个王朝最为重要的支柱。同样这一股势力还有一个诉求,就是北上一统中原,因为当年随着郑达入蜀的人都是关中子弟,因此他们都有着思乡情结,希望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希望可以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虽然此时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否还是在世,但是落叶归根,归葬祖坟总是这些人共同的愿望。因此这股势力是最支持郑氏,也是最支持北伐的。而且这一股势力由于最早跟着郑达,因此如今在大雍这股势力的成员都是手握兵权的将军,而何延无疑是这些人中的代表。
何延时当年与郑达担任一员偏僻小将的时候入伍的,比郑达也小不了几岁,而且在何延一从军就成为郑达手下的士兵,因此与郑达的关系最好。后来也是郑达一路提拔,并且随着郑达入蜀。何延为人是比较骁勇,而且也是善于作战。郑达让他防守与大诏的边界也是多有战功的,这也成为郑达没有后顾之忧的原因。所以郑达想要托孤的时候,在所有的当年同他一起入蜀的将领中第一个想到并选择的就是何延,让他成为辅政大臣掌握兵权。
其次是当年赵怀恩,石承庆,高邺和谷抱玉的旧部。这些人是郑达在扩充自己实力的时候归降的,而这些人很多人跟郑达带着入蜀的旧部一样都不是蜀地人,而是很多来自其他地方。这些人在西蜀之地有着一定势力,因为他们比郑达早来到西蜀之地,而且在赵怀恩這些人当政西蜀一方之地的时候都是各地的官员,因此对于西蜀之地的情况也是比较清楚了。而郑达对于这些人也是全部留用,让他们继续治理地方,如今他们很多也已经担任大雍朝廷中一些重要的岗位,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台省之中的一些官员,同时赵怀恩之辈遗留下来的将领现在也还有统帅军队的大将。这些人对于自己在郑达集团之中的地位是两边不讨好,西蜀人认为他们是外来人,而随着郑达入蜀的人有认为他们与西蜀人一样是他们入蜀之后被统治的势力。
这些人之中,文官的代表是费允,武官的代表就是王文远。这两个人都是高邺的部下,投靠郑达之后,两个人也是尽心尽力。王文远在李晃入侵蜀地的时候,帮郑达在梁州抵挡住李晃。因此在郑达称帝之后,授予其柱国的勋位,而且封为西乡县伯。郑达对于他的忠勇也是十分看重,因此在他死后,他才安排王文远担任保卫郑弘的两位羽林卫大将军之一,而且升任他为西乡侯,爵位与三位辅政大臣无异。而费允则是大雍朝廷之中的老好人,这些年来一直帮周庄共同担负守护后方的作用,帮郑达提供兵马,提供粮草,可以说当郑达每次可以从大败之中迅速恢复实力,这其中费允也有着很大的功绩,费允也是十分受郑达的信任。而且费允作为一个老好人,一个忠厚的长者,经常在群臣因为一件事争执不下的时候,居中调停,缓和气氛,因此在群臣之中也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他最终也成为辅政大臣之一。
最后就是西蜀本地人的势力,这其中就是周庄以及周庄提拔的一大批西蜀本地的贤才。这些人是西蜀当地人,因此在西蜀之地有着盘根错节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这些人随着这些年走入郑达集团的官僚队伍,如今已经成了大雍朝廷之中的基础官员,不少人在各地担任刺史,县令。这些人中很多多是蜀地的大族,不少人祖上几代都有出任官职,担任西蜀的地方官员。郑达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这些人的支持。而且这些人也是郑达南征北战的钱财来源,因为他们掌握着西蜀之地大量的财富。在大雍陷入起义军的汪洋大海,兴宗皇帝不得不从京城逃离入蜀之后,这些蜀地富豪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因为朝廷需要他们去平叛,需要他们提供金钱物资。后来蜀地又陷入象旄和大诏虎视眈眈之中,这些人的日子更是提心吊胆地活着。因此他们对于郑达入蜀稳定蜀地是支持的。
然而他们与随着郑达入蜀的一帮子人,以及那些节度使们留下的旧部不同。他们对于郑达肆意打仗扩充领土的行为他们其中很多人最反对的,因为打仗需要金钱,需要物资,这就意味着这些豪族们又要再一次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们虽然相当从龙功臣而彪炳史册,因此支持郑达当皇帝,但是他们不想把他们的钱贡献给朝廷。自私自利是人邪恶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希望郑达只是保护他们免受侵扰,而是希望郑达带领他们一统天下,因为这一统天下是要靠他们的钱财完成的。这就是他们对于朝廷的复杂心理。他们知道天下就要分裂,因此需要人保护。但是他们只是需要保护,不是需要开创。而郑达占据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