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寂死于牢狱之中,周庄痛失一臂膀,这也体现出郑达的辅政班子的裂痕。虽然周庄为了大雍的稳定,不得已对周庄动手,他不想让大雍朝廷死于内耗之中,但是庾寂也是一人才,如今他却要亲自斩断大雍的一条臂膀,他能不伤心吗。他原本只是想给庾寂一个教训,准备在仗打完之后与庾寂好好谈谈,但是庾寂没有给他这一个机会,他选择自杀,周庄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庾寂觉得他必死无疑而选择自杀还是他根本不信任他周庄。然而庾寂的死已经让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敌当前,现在朝廷内部却不团结这是最危险的。因此周庄也只有雷厉风行,公布庾寂的罪状,随后以皇帝名义说现在大诏国大兵压境,大小臣公此时应该上下一心,共赴国难。
诏令一下虽然止住大家的议论,却无法止住他们内心的嘀咕,不少人都认为周庄也太强势了,怎么能擅自将先帝定的辅政大臣下狱。但是周庄管不了这一切了他现在就是打败大诏国的入侵者,才可以保住大雍王朝。保住大雍王朝是周庄现在的第一要务,也是他作为大勇王朝的丞相最应该做得。对于后方安抚人心,这个任务自然还是交给了最擅长和稀泥的费允去做,因为费允本来也就是朝堂之上的那种那方面都可以说上话的长者。由于整个大雍朝廷,费允年龄最长,而且十几年来,他也就是做这个工作的。现在整个大后方也只有先交给费允了,而何延却与周庄一起南下了。
何延随着周庄南下,以来何延本来就是总督天下兵马的辅政大臣,现在周庄带领大军南下,何延自然应该随行,而且何延也是战场之上一员战将,与大诏国也交过手,知道一些大诏国的底细。其次,朝廷出了庾寂这么大的一件事,自然是需要制造团结的形象,就凭这个何延也应该随军出征。何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将,在成都也一定会因为心直口快说个不停,就算他庾寂不是一个想法,然而庾寂与他关系不错,也算一起经历过战场,那么何延总归会是偏向庾寂的,这就是义气使然。现在要一个武将讲究政治是不可能的,如果何延如此讲究政治,那么郑达也不会将军队交给他了。
周庄与何延率领大军南下很快就与大诏国主力相遇。大诏国的主力正是由大诏国王阁牟寻率领的。自从阁牟寻继任大诏国王之后凡是遇到这样的大的阵仗一定会亲自披挂上阵,当然一向是胜的少,败的多。但是越是失败,阁牟寻越是要再打,为的就是找回他作为大招国王的面子。为了这个面子大诏臣民百姓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战死沙场了。如今在大诏军队之中已经有很多人不想打仗了,而且现在这帮大诏国的军人已经很多人有了现在是去送死的意味。既然大诏人有了觉得自己是去送死。既然他们有了自己是去送死的意思,那么这帮人自然个个是一味思念家乡,而不愿上阵杀敌,以至于大诏的军队绝牟寻的率领下,这帮人的父亲或者兄长已经战死沙场了。
阁牟寻看着这样一群一点战斗力也没有的人自然也是心中郁闷。从大诏国首府率军北上以来,他的大军是走一步,退半步,慢慢吞吞来到西蜀的境内,而此时周庄的大军已经是气势汹汹而来,而且阁牟寻刚入西蜀不久,立足未稳,还没有经过修整,而周庄大军已经要近在眼前了,这让阁牟寻已经心中感觉大事不好。等到周庄大军赶到,扎下营寨,阁牟寻观察对方营寨之时发现,周庄扎下的营寨规整有序,二十万大军的营寨竟然没有一点丝毫的的混乱,可见周庄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阁牟寻看见周庄的营寨之后,心想这个自己从未交手过的人会怎样用兵。但是周庄一到只是扎下营寨却没有主动发起进攻的意思。
一连几天双方军队都是如此,没有半点动静。这就然阁牟寻沉不住气了。他是进攻的一方在他人土地上作战,因而需要速战速胜,根本耗不起,而且作为国王他也不能长期呆在国外。因此阁牟寻带领大军对周庄的大军发起了进攻。可是先进攻的往往却是弱势的一方。阁牟寻率领大军进攻周庄的军队,而周庄则是一路败退,一直败退至邛峡光。周庄退到邛峡关后,而阁牟寻此时心中已经早已经没有了犹豫和害怕,而且已经又一次眼高于顶了。因为阁牟寻是一个一有点成绩就会说个不停,自鸣得意的人。此时阁牟寻看到邛崃关一座小关,自然不放在眼里,不过此时就算是剑阁,潼关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而周庄此时已经在邛崃山两侧埋伏好了人,又做出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埋设伏兵了。而此时阁牟寻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自以为拿下邛崃关之后可以直扑成都呢。就在阁牟寻大军赶到邛崃关之后,邛崃山上两侧伏兵尽出,一时之间乱箭齐发,发的又是火箭,而阁牟寻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大诏士兵任然身着皮甲,就算不是身着皮甲,那几十斤的油洒在他们身上,再点过也够他们受的。阁牟寻的大军立刻成了一个又一个移动的火堆。周庄站在城头之上,看见自己火烧大诏军队如同当年郑达火烧大诏军队一样,却没有当年郑达的得意。因为他此时是心中略有不忍,周庄不是庾寂,他不会看着一条又一条生命从自己眼前流失而无动于衷,但是对于敌人有时不能仁慈,因而也只能出此计谋。
阁牟寻一看旧事重演,知道这件事情造成的后果,因而果断率兵突围,但是出路也被阻断,无论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