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第二十四章 河北反叛

李友恭的冤案是周庄促使的,周庄一向以大义自诩,但是为了他的大义,为了大雍天下,周庄也只能这样卑鄙无耻了。曾几何时周庄讨厌那些一味阴谋诡计之人,但是如今周庄也成了这样的人。没有死于敌人的手中,死于自己人的刀下,这是李友恭的悲哀。周庄虽然不认识李友恭,对他了解不多,但是心中仍旧有着对李友恭的愧疚。再怎么说他也是战场之上一员勇将,周庄的一个劲敌。如此遭遇实非一个勇将应有的待遇。

李友恭的死造成一连串的反应,首先就是天雄军节度使李友能的惴惴不安。李友能为天雄军节度使,管理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德州,南沧州、棣州九州之地。麾下大军有十余万,而且李友能还从他的大军之中选择一万人的精兵为他的亲军。他的亲军,也是天雄军最强的部队,战场之上可以为李友能出生入死。而且作为直接在河北之地防御大燕南侵的前线部队,因此李晃时期所有从外购置的战马或者从百姓处收购的精壮马匹很大一部分给了李友能,李友能帐下才有了那支精锐的亲军。

与李友恭相同,李友能在战场之上也随着李晃出生入死。李友能是李晃的族人,与李晃的关系比较远,但是李晃很看重李友能,把他当做自己的侄儿,因而将他的名字改为李友能。如今李友能在大齐也是清河王的爵位。在大齐众多节度使中地位也是仅次于李友恭,但是他的天雄军却是大齐最为强悍的藩镇。李友恭让李义桢忌惮,李友能能不让李义桢忌惮吗?这个答案是显然易见的,因此对于李义桢来说,李友能也是一个威胁。

对于自己成为李义桢眼中钉肉中刺的事情,李友能此时也是知道的,但是李义桢会不会对自己动手,这一点李友能还不清楚,因此他需要了解此事。而此时他手下的一个谋士告诉李友能,让他上表辞去天雄军节度使之职务,请求归养。如果皇帝挽留则皇帝不会对李友能下手,如果皇帝同意,则事情无可挽回,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李友能依计而行,上表辞职。李义桢接到李友能的上表,召集手下大臣商议。张子振以及赵汉杰的意见都是要李义桢不要同意。但是李义桢想的就是消除手下那些拥兵自重的人的权力,如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不能放弃,最后他还是同意了。李友能接到李义桢同意他辞职消息,并且准备把他的领地一分为二,交给两个人管理的消息后,知道他与皇帝彻底撕破脸了。没有办法,他就率手下十余万大军,并且将他管辖领地之内所有的罪犯以及武艺高强,身体精壮的百姓全部武装起来发动叛乱,并且派人去联络大燕。

郝连珏此时正在外巡视,按照大燕的规矩:大燕皇帝也就是靺鞨可汗的牙帐每年新年之后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沿途巡视,并且居住一些时日回京。到在盛夏快来临的时候,牙帐再向夏捺钵地转移避暑,并且同样沿途巡视地方,盛夏过后回京。十月下旬又转向秋捺钵地,沿途也是巡视地方。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过冬。如此周而复始,皇帝大汗巡守于捺钵。因而对于中都长兴府郝连珏待的时间不如在四时捺钵待的时间久。

对于这样的制度不少汉族大臣是反对的,认为这样是四时无定,荒于游猎。但是这么做大燕皇帝即可以视察地方,也可以保持祖先的尚武之风,保持靺鞨民族的本性。这几点郝连珏与郝连璟兄弟是坚决要做的,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只有大燕君臣上下保持当年尚武之风才能让大燕不断繁荣昌盛。而且四时游猎在外,也可以起到训练军队的作用,让大燕军队保持战斗力。

此时郝连珏正在春捺钵,地点是西京太原府。这个地方是郝连珏选定的,正好在巡视过南京燕京府之后,巡视一下西京太原府,而太原府也是大燕与大齐的边境。当李友能的使者出现,并且递交李友能的书信之后。郝连珏在西京召集手下大臣商议要不要帮助李友能。李友能为了要大燕相助,开出的条件就是增加岁币,李友能接受大燕皇帝册封并且对大燕皇帝称臣。

这个要求看起来很迷人也很诱惑,但是李友能的实力是否真的可以与李义桢相对抗是一个问题。天雄军兵精粮足是不假,但是毕竟以一隅而抗中原。大燕出兵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因此必须召集群臣商议。群臣的意见之中不出兵的意见是占了绝对的多数。大燕刚刚稳定实在不应该此时毁了如此大好的局面。郝连璟,郝连曷鲁,郝连释鲁,符虎,慕容明,仆散文彦等人都是这个意见。就连一向主张拿下中原的王北辰也主张不要出兵。

不过王北辰此时说了一个问题就是大燕不妨答应李友能的要求,并且集结汉地的京州军对李友能说是做他的后盾,伺机而动。对李义桢则说是帮他共同对付李友能的军队。然后坐看二虎相争,谁强大燕就帮谁。这个建议最后被郝连珏采纳,在河北河东之地集结五万京州军,由大将熟悉河北地形的叱伏列明安做统帅进驻冀州伺机而动,而皇帝郝连珏也从西京再一次来到南京燕京府。

此时两边都得到大燕支持自己的消息,又得到大燕起兵是为对方的消息,真假之间他们不知从何决择。不过毕竟李友能是叛乱,兵贵神速,不能拖着等到李义桢纠结大军来打他。因此李友能举起反旗之后,立刻带领大军南下一路直扑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河北反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