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第三章 大战在即

当大雍宪宗皇帝接到大燕皇帝送来的信息后,内心升起了怒火,他心想小小的大诏国既然也有觊觎大雍的野心,看来蜀地剑南道这个大后方不得不防备一番,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二儿子均王郑儋为剑南道防御使,以大将赵怀恩为他的副手,随后又派三儿子郑倕为黔中道防御使以大将谷抱玉为他的副手。从用人就可以看出宪宗皇帝此时对于武将是不敢完全信任的,才会派自己的儿子来担任正职牵制武将。

大诏王蒙罗阁一看大雍皇帝派遣两位皇子率领军队在大诏北面和东面布防知道自己派人出使大燕恐怕打草惊蛇了,但是蒙罗阁也不是一般人,他也是久经沙场,从小就随着父亲和祖父南征北战一统西南蛮族之地建立大诏王国,这样一位老将怎么会被两位乳臭未干的皇子吓到,但是大诏与大雍接壤的地方现在大雍都已经在做防守的准备,现在自己的实力是不足以一站制胜的,于是他便把目光投向象旄,既然大燕不肯出兵他就希望象旄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这一次派遣使者蒙罗阁可是花了大价钱,他在大诏之地搜罗了一批珍宝和美女让使团带上,想要打动象旄。

使者来到象旄之后,朗玛赞也是热情接待他们,一听使者来意,他十分开心,就问使者攻下蜀地之后,蜀地应该如何处理。使者回答说攻下蜀地之后,象旄与大诏平分蜀地,并且对象旄称臣。随后如果象旄要消灭大雍,大诏一定出兵相助。朗玛赞一听,心想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就收下了宝物和美女,还封蒙罗阁为日东王,随后表示一旦象旄大军准备完毕,就与大诏一同出兵攻打大雍。

大诏使者走后,朗玛赞立刻招来国相尚钦陵商议对策。尚钦陵一听朗玛赞的话,内心就笑这个年轻人太幼稚,怎么这么经不起别人的挑唆,这么草率地就答应别人出兵的请求。于是尚钦陵对朗玛赞说现在的象旄百废待兴,实在不应该出兵。请大王想一下如今的象旄诸部各个怀有异心,没有一个是真正忠诚于您的,先王是用武力而不是德行让这些部落臣服的,因而只要大王一出兵,打赢了那还好说,一旦战败,他们立刻会反叛,到那时候我们可就无力镇压了,国家也会分崩离析的。再说靺鞨对我们象旄早就虎视眈眈,如果我们出动军队,那么他也一定会率部队入侵我们的后方的。

这一番话说的朗玛赞火冒三丈心想这真是掌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还没有出兵就说他会失败。但是现在尚钦陵的权力太大,兵权也在他的手中,自己如果要出兵没有尚钦陵的同意是无法调动军队的。他必须想办法把权力夺回来。于是他就叫来自己的心腹大谋士赞悉若找来商量。

几天以后,象旄王朗玛赞邀请国相和军队的将领一起来参加庆典,那天正好是象旄的传统节日纪念象旄始祖诞生的日子,按照惯例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包括祭祀祖先,贵族们打猎以及晚上的晚会。因而尚钦陵也没有防备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军队的将领也就是他的子侄们来到了象旄始祖的陵前,准备着祭祖大典。可是当他来的时候却发现等着他的是朗玛赞的亲军,他们一见尚钦陵的进入大典现场后,就封锁了入口,由于祭祖大典是不允许带武器的,尚钦陵一帮人都没有携带武器,成了朗玛赞亲军的活靶子,乱箭齐发之下,全部倒了下去,随后朗玛赞砍了这些人的头,让人把这些人的头给军队的将士以及各地的贵族看,来震慑他们,就这样朗玛赞终于把权力从尚钦陵的手中夺了回来,而且他还利用晚上的大庆典的机会杀了几个与他不和的部族领袖,同样也把他们的头传到象旄各处来震慑这帮人。当这一切完成之后,他派心腹将领到各军担任指挥官控制军队,接下来的就是要准备发兵攻打大雍了。他下令所有象旄百姓加每一户如果有兄弟两人就出一人为兵,如果有兄弟三人就出两个人为兵以此类推,象旄下属的各部落也必须昭这个办理。共征召了五十万大军,这对于只要三百万人口的象旄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出兵当他,朗玛赞检阅他的士兵,看见象旄的军旗足以遮蔽天空,看见那望不到头的军队,朗玛赞此时也燃气了一统天下的**,他靺鞨人可以入主中原,我象旄人为什么不可以,他要用这六十万大军一统天下,将象旄的旗帜插在中华大地上,他要为他父亲报仇,他要让全天下都是属于他一个人,他认为这天下也只能是他一个人的。随后他将这六十万大军分为三路,一路进攻大雍掌握的陇右之地,一路进攻梁州等山南地区,封锁大雍的援军入蜀的道路,还有一路入蜀与大诏军队会回后进攻成都,等拿下蜀地之后三路大军共同向大雍王朝京师前进,那些他的京师后出潼关,进攻河南道,随后南下统一那些割据政权,再然后北伐一统天下。

大诏王接到象旄王的来信后也不敢怠慢,也是立即征召部队,组建了十五万大军,与象旄联合共讨蜀地。但是大诏王心里却感到隐隐的不安,如果象旄拿下蜀地之后觊觎他的云南之地怎么办,因而他命令此次行动的总指挥说如果象旄有大诏之心,立刻率部队回防大诏,宁可不要蜀地,我们也不能失去我们的立国之本云南之地。

而大雍皇帝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如晴天霹雳,象旄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自己手下的士兵满打满算只有五十万,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与自己一条心,但是宪宗皇帝明白


状态提示:第三章 大战在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