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第四章 出兵四道

在诏书颁布的三天之内,郝连勋迅速集合了七万精兵,还将雍国投降过来的五万士卒一起交给了郝连璟,让他择吉日进兵以讨伐叛乱。在出征的那一天,郝连勋要亲自来为将士们践行。

郝连璟领命出征前一天,在郝连璟帐中来了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名叫王北辰。他与杜若冰一样,也是一个在雍国科举不第的读书人,但与赵若冰不同,他本人原是出自雍国北方的书香门第,家里原本比较富足,就算考不上科举,生活也还算富裕,但是自从四道之地陷入起义军的汪洋大海之后,兵连祸结。起义军领袖大都没有远景规划,一旦军粮不足,只能敲诈劫掠富户,如果富户不给,就说他们与靺鞨勾结,是窃国大盗,将那些富户杀害之后,占据他们的家财。王北辰的父母就是因为没有满足起义军的yù_wàng而被杀的。他原本打算南渡黄河逃往大雍,可是转念一想,大雍自己在大雍没有亲人,自己也无以为生,不得已才背井离乡来到大燕的京城辽阳府,听到大燕皇帝下令永安王郝连璟进讨叛匪,知道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故决定前去投奔于他,如果能得到他的赏识,在大燕混个一官半职也不成问题。

郝连璟见有一个读书人前来,也不敢怠慢,立马请入帐中。只见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穿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但是如此潦倒的一个人的眼神却炯炯有神,一见到他就问他有何方法来对付起义军。他一听这个年轻人问的问题,也知道他所来为何。于是对她说,但请先生教我。

王北辰听到郝连璟的话,不客气说道:“依我看来,若要平定四道的叛军,首先应先下河北道,再下河东,最后是关内,首先因为大燕军队由辽阳府出发,前往河北道路途最近,况大燕军队多以铁骑为主,便于行动,可使敌人无准备时机。第二若要先下河东,必走雁门关,雁门关易守难攻,何况雍国就是起源于河东,老百姓还有很多感念雍国,如果敌人据守雁门关,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何况民心依附,不好攻打。第三在占据河北道的起义军首领大部分都是一些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的人,百姓原本支持他们,现在已经怨声载道了,我们正可以以仁义来安抚他们。最后攻下河北,那么我们就可以前后从娘子关和雁门关夹击河东道。只要河北河东之地平定,渡过黄河,关内之地可下,至于陇右人少,平定起来不难,况且陇右尚有不少羌人,可利用他们牵制叛匪,只要我们许以他们好处。”此番基计谋王北辰在心中已经酝酿了很久,王北辰这个人平时除了读圣贤之言之外,还好读兵书,但无奈文采不怎么样,长相也一般,在注重诗书文笔以及容貌长相的雍国要考中进士实在不易,但是在大燕却没有什么影响。

听到王北辰的话,郝连璟立即决定大军先往河北,再取河东,又上书父皇郝连勋,请求父皇封陇右羌族领袖像思恭为朔州郡王,让他带领羌人牵制陇右地区李处则,并且他还派出奚人将领符虎率领两万精兵与像思恭合兵一处,经营陇右。符虎是符太后的侄子,人如其名勇猛如虎,但又亲近士卒,士卒乐于为他卖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礼敬汉人士大夫,虽然人到中年,但还能刻苦读书,此人自然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陇右交给他,他自是放心的。第二天郝连璟就把王北辰推荐给了父皇,郝连勋原本打算封他为中书侍郎,参与朝政。 但是王北辰希望随军出征,为父母报仇,于是郝连勋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作为大军监军随军出征。

等到了出征的一天,郝连勋十二万大军列好队伍,只见靺鞨人的7万大军旌旗蔽空,军容严整,不愧为靺鞨精锐之兵,而且这些部队大都久经战阵,而且经过郝连勋,郝连郧亲自教导,这兄弟俩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在带兵打仗方面都是一把好手,因此这7万战斗力是十分强悍的。但是另一边的五万汉军,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大都是没精打采,统帅他们的将领也是从大雍投降过来的,现在让他们去攻打自己的同胞,他们又怎么可能是意气风发的呢?看到这个场景,郝连勋深深的担忧,自己让儿子率领这支部队去平叛是对的,虽然他们熟悉地形,但是他们毕竟是汉人,如果他们临阵脱逃,或者阵前起义,都会陷自己的儿子于不利之地。

王北辰看见郝连勋看着汉军面有忧色,走到他的身边说道:“陛下,不必担心,我料定这些汉人将领只会指挥部署,奋力杀敌,绝不会临阵脱逃,或者阵前起义。”听到王北辰的话,郝连勋疑惑地看了他一眼。王北辰看到皇帝还有疑惑,就对他说:“叛匪以驱逐鞑虏为借口,这些将领在他们眼中哪个不是叛国投敌,卖主求荣,他们要是投降叛匪,他们还有命吗,恐怕就会身首异处了。再说了他们投降大燕,尺寸之功未立,如果不借着这次平叛的机会立功,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恐怕他们一辈子也不能在大燕抬起头来,别人看他们只能是败军之将,无用之兵,他们何以在大燕立足。因此只要陛下许以优厚的报酬,他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

郝连勋听到王北辰的话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还打趣地对他说:“那你也是叛国投敌,卖主求荣喽。”听到这句话王北辰说:“不,臣这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听了王北辰的话,郝连勋对王北辰说:“好好辅


状态提示:第四章 出兵四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