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就在蜀地静静地等着,等待机会的出现,可是李晃铁了心似的就是不再轻易动用他的兵马,做起了保境安民这样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用尽心思开疆拓土,而是关起门来过日子,而且命令守边的将领约束士兵不能轻易过境到别人的地方,在各条战线都采取了守势,这让郑达大惑不解,莫非是李晃已经老的雄心尽丧,现在一心只想太太平平过完一生吗?
其实这个疑问不光郑达有,很多人也有,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李晃这个枭雄为什么会关起门来搞发展,如果说大燕不轻易南下是因为郝连珏要搞改革,加强皇权并且巩固现有成果。那么李晃不动刀枪很多人就想不通了。其实李晃也有想法,他并不是不想发展,他也有统一天下的心,他也有君临天下的梦,但是现在这一切的实现恐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李晃也在想他的发展之路,下一步他该往何处去的问题。如果说郑达有北上,东进,南下三种选择的话,那么李晃就有伐靺鞨,伐崔朗,伐郑达,伐西羌这四种选择。崔朗与郑达一个控制着富庶的江南,一个控制着富庶的蜀地,都是他一统天下不可或缺的。而西羌与靺鞨的地盘也是他君临天下梦想的一部分。然而什么为先,什么为后不得不好好考虑一番,并且必须通盘考量。
对于伐靺鞨,他是心有余悸,上次大军北伐虽然收获不小,但是损失惨重,而且现在燕国迁都长兴府 并且重兵囤积与此,如果他再次北伐,燕国援军抵达的速度会比上一次快的多,而且也没有上一次这么好的条件,现在在靺鞨统治下的汉人百姓并没有他上次北伐时如此渴望被从大燕的统治中脱离出来,因为郝连珏不是郝连郧,他在汉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重用汉官治理汉地的做法使得汉人百姓的心逐渐安稳下来,这些汉人不想打仗,只想好好过日子,因而自己如果强加战争到他们头上也会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好感下降,而且在河北,河东的两位将领东京留守南京留守崴名仁先以及西京留守宇文熙,都是郝连珏新提拔的将领,两个人都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也都曾随郝连璟与慕容明与李晃的军队作战过,因而对于河东和河北的地形比较熟悉不好对付,而从关内,陇右进军则需要动用大量的民夫从东都运送粮草器械到前线,根本事倍功半,因此伐靺鞨是李晃想了一下就放弃了。
伐西羌的话,李晃也想过,因为西羌汗国占据的地盘是一个草场丰美的地方,可以养出优良的战马,如果拿下这片地方以后与靺鞨打仗他不会吃亏,因而对于这一片地方李晃也是梦寐以求的但是对付西羌汗国必须翻越祁连山,上一次打西羌就被像兰汗以逸待劳打的打败,因此他也是心有余悸,不敢对西羌汗国轻举妄动。
至于崔朗,如果要攻打崔朗看似机会最大,因为明宏昌以及刘信臣可以帮助自己,造成左右夹击的态势,那么崔朗很有可能陷入两线作战最后被消灭,但是攻打崔朗必须依靠水军才可以,李晃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与崔朗在陆上征战,崔朗的军队应该不是自己的敌手,但是如果在江河之上对决,那么他李晃必死无疑,李晃也想打造战船,但是毕竟需要时间,一时之间李晃的水军任然无法对付崔朗的水军,淮南之地水网密布,如果无法在水军占据优势,那么淮南的水网就是崔朗的天下,崔朗利用密布的水网无论是运送兵员还是运送粮草器械都极为方便,那样对于李晃却是大大的不利,这是一大问题,第二大问题就是就算拿下淮南还有长江天险,大军如何渡过长江又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尤其在水军不利的情况下。而且明宏昌和刘信臣与自己联合打败了崔朗也许就让明宏昌和刘信臣强大,因此在水军未训练成形之前绝对不能攻打崔朗。
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郑达了,郑达占据蜀地有地利之便,崇山峻岭把郑达包围起来,要攻打崔朗必先翻山,但是他一旦翻过去拿下剑阁,那么成都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是入蜀之路艰险,山路崎岖,郑达只要守住几处险要关口,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当年兴宗皇帝之所以逃到蜀地就是看中这里的地势险要的原因,因此入蜀绝对需要充分的准备才可以。
面对四种选择,李晃想了很久很久终于决定将兵马往关中聚集,对外说要准备攻打西羌夺回失地,郑达对此很开心,因为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他派人到李晃的地盘到处散步流言,不是崔朗准备北上就是靺鞨准备南下,要么就是西羌准备夺取陇右,现在他认为所要发生的一切不正是他希望的吗,李晃调动兵马,他也准备好兵马准备攻打卫石。不过周庄不是糊涂之人,他从李晃调集兵马与西京的情况来看,他怀疑李晃很可能声西击南,因此他前往夔州劝郑达在北边加强防御不要现在就攻打卫石,但是郑达心想机会难得,而且不久有消息传来,李晃亲自率大军西去,更加证实了郑达的想法,因此郑达一刻也没有迟疑立刻带兵进攻卫石。
郑达带着兵沿江而下,与上一次一样水陆并进大军浩浩荡荡而来,这一次进军是异常顺利,更加令郑达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进军路上,归州和峡州的守将望风而降,这两个州的所有城池全部是城门大开迎接郑达的军队,郑达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这两个州的土地,大军很快到达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