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道本自然>第六章 宣王闻谣轻杀

“马氏”化为红衣小童,在大周王城内传下歌谣后便回天庭交旨。话说大周天下现传于周宣王,这宣王也算是明君,平日里对朝政兢兢业业,无事时经常带着大臣到周边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

这日,周宣王同往日一样带领大臣体察民情完毕回到王城,才进城不久便听到远处传来顽童歌声“月将升,日将没;桑木箕菔,几亡周国。”宣王听到这歌词大惊,停下车驾问道:“是何人在唱此歌,速速拿来。”护卫听闻便连忙将唱歌谣的顽童拿下带到宣王面前。宣王见这唱歌的是一群年不过七八岁的孩童,便问道:“你们不要害怕,能告诉我这歌谣是谁叫你们唱的吗?”孩童们倒也不怕周宣王,这周宣王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一名年龄最大的孩童上前道:“陛下,这童谣是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教给我们的,我们学了后觉得好听就唱了。”周宣王又问:“教你们这歌谣的女童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孩童摇头道:“三日前,这红衣女童教我们唱了歌谣后就消失不见了,我们也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宣王道:“这歌谣其实并不好听,以后不要再唱了。”并要护卫奖赏了孩童银钱去买糖果,便回到宫中。

周宣王入宫后,越想越奇怪,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日一早便将大宗伯召虎叫到了宫内,这个召虎是周初年与周公姬旦,共同辅政的召公姬奭(召康公)的后人,世袭相传,召虎即召穆公。这召虎对宣王是有大恩的,周厉王晚年,由于奸臣陷害,厉王要将自己的长子‘靖’杀死,召虎危难之中将‘靖’藏匿在自己的家里,又让自己的一个儿子换上‘靖’的衣服将脸华烂替‘靖’一死。后来厉王死了,召虎便同贤臣方叔、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

大宗伯召虎进了大殿拜见宣王,问明宣王事由,便自沉思。半晌,召虎道:“王上,这桑木箕菔乃是制作武器的工具,此童谣应该是说我大周将有兵祸,应该小心提防。红衣小童,身穿红衣代表血光之灾,应该是说这兵祸将动摇我大周国本。我想这应该是上天不忍我大周天地众生,派遣上使告诫大王。”周宣王想了想的确如大宗伯召虎所说,于是下令从今日起,大周多余的兵器全部交到王城统一保管,民间不容许买卖兵器。

王令一下,天下震动,一时间各地纷纷上缴兵器,封存入库。所以私自买卖兵器或身带兵器的民众都被关押或是被杀或是流放。这日,一对山里夫妇来到王城,他二人本是山中猎户,以打猎为生。今日进王城是为了将前几日打的猎物换些钱粮,由于常年在山中行走很少下山所以并不知道这几日才颁发的王令。二人背背弓箭手里拿着打来的山鸡、野兔向城内行来,却不知已经大祸临头。

两人刚进城门,就被迎面而来的城卫团团围住,声称两人违反王令携带兵器。猎户连忙解释,这弓箭是打猎的工具,没有弓箭拿什么打猎,打不到猎物他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卫兵那里管的了这么多,当即上前要将二人拿下,那猎户的妻子怕丈夫出事忙上前拦住卫兵,卫兵以为二人要跑便拔出佩剑斩向妇人,当场将妇人斩杀在地。卫兵刚要上前将猎户也一并斩杀,就在这时被路过此地的两人叫住。这两人是谁,一位是上大夫杜伯,一位是下大夫左儒。

这杜伯是尧帝之子丹朱的后裔,周宣王的大臣,官拜上大夫。这左儒也是周宣王的大臣,官拜下大夫,平日里与杜伯要好,时常一起郊游、喝酒。今日二人正郊游回来,刚进城门便见到卫兵杀死妇人的一目,见卫兵又要上前杀死其丈夫忙上前阻止。卫兵见是两位当朝大夫,不敢造次退到两旁。杜伯与左儒上前问明原因,便对卫兵头目道:“两人山野之人,不闻王令也是正常,今天已经杀了他的妻子不如就放他走吧,也算是给他个警戒。”卫兵很是为难,要知道这可是宣王的命令,今天要是把猎户放了宣王怪罪下来可就惨了。杜伯看出卫兵为难,便道:“今天的事情,我会亲自向王上解释,你们放他走吧,王上不会为难你们的。”卫兵只得同意放猎户离开,猎户已经吓得半死,连忙拖着妻子的尸体逃出了王城。

猎户逃走后,杜伯对左儒道:“你我同去见大王如何?”说罢二人便向王宫而去。二人到了王宫,通禀后来到内殿见宣王。杜伯将今天在城门口的事情同宣王讲了,并劝解宣王一切以民为本,不可造杀孽。宣王听完大怒道:“上天以小童之口告诫我小心刀兵之祸,本王才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这是天意,你竟然违背天意?我大周立国以来,与民休养,民生淳朴,安居乐业,身藏兵器干什么?猎户不能打猎可以去种地,难道没有兵器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吗?你竟然私自将人放走,真是胆大妄为,你眼里还有本王吗,还有王命吗?”杜伯道:“王上,那猎户常年在山中狩猎,弓箭乃是其生存之本,且这王命刚刚下达,他不知道也很正常,他带弓箭入城将其弓箭收缴就是了,没有必要将人杀死啊!”宣王更怒道:“好你个杜伯,你违背王命也就罢了,还巧言如簧,当本王不敢杀你吗?今天本王就要杀你,看天下还有谁不把本王的王命当回事。”说着就命人将杜伯拉下去杀了。左儒连忙上前道:“王上,上大夫杜伯说的不无道理,还请王上做请考虑,饶恕上大夫之罪。”宣王本就不爽,见


状态提示:第六章 宣王闻谣轻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