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凰涅天下>327教以非仕

一众官人进了学堂。

为免惊扰学生,侍卫和衙役都留在了门内的歇廊内,马匹也拴系在了歇马石上。

章舜举陪行在两位参政身侧,其他几位夫子也分别陪行在其他官员身侧,以备随时问询。出了歇廊,顺着雪水仍未干的碎石子路向前行,经过一个长宽四十余丈的体修操练场。

众官员只扫了一眼,视若寻常。

由凤凰书院而兴起的体教学风,已经渐次影响了其他书院,很多书院效仿开设。而礼部文教司也在去岁发下部文,要求各府州县官学开设体修课,对私学则不强求,各依条件而设。

共济学堂辟置体修课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雪水尚未干净,操练场的黄土平地还有些泥泞,但已经有一个班的学子身着短褐,跟随体修老师喝声练拳。

他们练的是锻体拳。

凤凰书院刊印的《锻体拳》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在各地州县的书铺里,花上百文钱就能买上一本。图文对照,解释清晰,易学易懂,而拳路也不复杂,坚持习练,就能强身健体,而且,还有一定的技击性,可以防身之用。

当然,不能与军中习练的军体拳相比。

这一大群官人从操练场旁边缓缓经过,场上练拳的学子们却似没有受到影响,没有谁引颈张望,仍然专注地喝声、出拳。

“……不错,专注方能为学。”文教司郎中张致远看了一会,微微点头。

过了操练场,迎面两座建筑。左前方是一座歇山顶的殿堂,右侧后是一排青瓦学舍。

歇山顶的殿堂青瓦红褐墙,青瓦学舍上下两层楼,也是红砖建构,没有涂漆朱,而屋梁窗槅也未做雕琢漆饰,看起来十分简朴。但因设计上的巧妙构思和工匠的技艺出色,使得各种细节都处理得极好,并不觉得粗陋,反而有一种质朴之美。

张致远、苏駉、何涣等学官都暗暗点头。

这学堂的建构处处与学风相谐,学子身处其中,便如有潜移默化之用。

何涣问陪行身侧的夫子:“这学堂建构何人筹思?”

在他想来,必定是饱学之儒方有此丘壑浴火重生西路军。

却听那夫子回道:“大致构略均出自名会首之意。”

何涣捋须的手一顿。

苏駉咳笑一声,依模依样说了句:“倒是难得。”

“哼!拾人牙慧!”何涣翻了下白眼,甩袖不理会,心中却又默默为那位名氏女会首加了半分。

众人先去左前方的殿堂,即敬奉先圣先贤牌位的祭祀殿。这是规矩,即使天子视学,也必须先去祭祀殿祭拜圣贤,以表尊敬。

殿阁上悬匾“敬道堂”,黑漆正楷,端严肃穆。

殿内供奉儒、墨、道、法、兵、农、商等各家学说的圣贤牌位,分列摆置,约摸有二十来位。

这种不仅仅祭祀儒家先圣先贤的做法,已经由凤凰书院渐渐影响至其他书院,很多书院都如凤凰书院般设立“礼圣殿”和“奉贤殿”,前者奉孔子及五配享——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后者奉诸子百贤。

那些小学塾没有条件建两间祭祀殿的,便将诸圣贤的牌位同祭一殿,但儒家一圣五贤的牌位必定是摆在最前面的位置。

敬道堂内的摆放有些不一样。

孔子的牌位之后,是墨子的牌位。

众位官员面色都显露出惊愕,其他且不说,但墨子竟在孟子前面?

时下孟子还没有“亚圣”之称,但宋人对孟子的重视更甚于前代,“崇孟”之风颇为盛行,很多大儒著书立说都称为“继孔孟之学”,而何涣便是其中之一。

何涣的脸色已经黑了,双眼瞪着厉光,严声喝问。

章舜举抬袖拱手,面容谦和,不见惊色,“共济会立会之旨,秉承儒家之‘仁’和墨家之‘兼爱’。不具仁心,无有兼爱,则无共济会和共济学堂之立。故,首祭孔墨二先圣,以教学子仁心兼爱,学成后回馈周贫。”

似乎有些道理。

一些官员的脸色缓和下来。

也有官员仍然皱眉不豫。

何涣嗔眉瞪眼地就要驳斥章舜举。

“何祭酒,”宋藻目光止住他,神色端然道,“圣贤之前不得无礼。”

何涣愧然退后。

众官神色都肃然起来。

以两位相公为首,诸官随后,向着众圣贤牌位长身揖拜。

祭拜后出得殿外,何涣绷起脸,瘦削面庞显得更是峻刻。

宋藻摸了摸颌下短髭,微微笑道:“民间有句俗语,到了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讲的是因地制宜,很有些道理。办学亦如此,教义不同,便有差异——入武学得拜兵家,入律学得拜法家,入医学则拜神农氏,……不可一概而论。”

张致远职管文教,私学在其职辖内,便也道:“共济学堂以兼爱立义,无可厚非。‘兼相爱,交相利’,亦合仁义之道嘛。”

大宋学风颇为开放,官府对私学管得很宽,教义学风科目皆由私学自主,只要不是宣讲邪风歪学或大逆不道的议论,官府都不会干涉。像共济学堂这种祭祀圣贤以孔墨并举,在文教司来看,并无背逆之处凤惊天。

何涣心里仍有些耿耿,但此处不是国子监,也非官学,而礼部侍郎和文教司郎中都不以为意,两位参政也未置喙,他若揪着不放,便会有管得过宽之嫌,却也不愿出声附和,沉着脸不语。

宋藻、张致远均知他性情,一笑置之。

众人便往右去,行出百步,便到那排青瓦


状态提示:327教以非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