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学士院的奏折中建言朝廷和买古今书坊的印作技,有现成的机械、活字和技工,就可减去朝廷办报的大半花费。
名可秀嗤了一声,“和买?”长眉微挑,露出讥讽之色。
“和买”是指官府低价购买民间商物,名为买,实为夺。南廷建立后,因临安商盟带动的四方商会抵制,官府的和买虽未取消,但价格不得不提高,但对被和买的商户而言是没有多少利润可赚的。
“他们可不知道古今书坊是您的产业。”宋藻话里带着笑音,见名可秀的意思对办官报并无反对之意,便道出己见,“如今朝廷办官报,已是势所趋也。——但正如宗主以前所说,官报办得不妥,极易成为党争攻讦之地,而失去朝廷引导言论之用官说。”
他顿了一顿,“所以,这发文、审文的规程很重要,而且,官报的编撰不能由一派把持,须得王、洛、温、关等各学派官员都有。”
名可秀颔首,吩咐亭外的铁丑,“回头告诉岑之仪,印作技不可动,机械和活字可售,首批卖给官府——知、技无价,成果不可贱卖了。”
岑之仪是古今书坊的坊主。
铁丑应了一声“是”。
“若是这般轻省就得了,又岂知创技之艰难。”名可秀感叹了一句。
宋藻眼底泛起笑意,朝廷这便宜怕是占不成,还得割一大块肉下来。
跟着,他又蹙眉。以他对宗主的了解,这些最新的印刷机械和金属活字一旦作价卖给官府后,紧跟着必定是在官买价上再提高一倍卖给书商和报商。
如此,其他家报纸的发行量必定猛然上增,《西湖时报》一报引领时论的局面将会被打破。至于官报,对《西湖时报》的影响倒不是太大。
他有些担忧地道:“是否再迟个两三年?”
就算朝廷得了这批印械和活字,要掌握其中的关键造技,再被民间所得,也需有个两三年。
名可秀眼眸沉幽,“一旦卖给官府成品,制造之技便很难保密,早晚会研索出来,倒不如及早卖个好价。——引导言论固然好,也令人沉迷,但一家独大终不是好事,太过就成众矢之的,倒不如在合适的时候舍去。两者,吾等既然在学问上倡导百家争鸣,这办报也是要百花齐放才好。世间利益纷纷,总不能都占全了,有取就要有舍。”说着,她心里也叹了口气。
宋藻告退离去后,名可秀又在亭中伫立了一会,思忖着孟曙禀上的情报,神色变得严峻。
北廷与金廷和议的第一项即是送归靖康年间掳走的宋廷君臣,如今距和约签订已经过去两个多月,金廷陆陆续续地送回了一些被掳的宋廷官员,还有一些尚在路上——从关押宋俘的五国城到燕京还是有很长的距离,加上入冬大雪,道路也不方便,行程自是拖沓。
金廷派使臣对北廷燕京留守道,因大雪道阻,且天气酷寒不利于行,待明年开春化雪后再送归宋朝皇帝。
军情司金国馆负责上京的司闻校尉探知,靖康皇帝赵桓已经从五国城押解到上京,被重兵看守起来,没有金帝和国论勃极烈完颜宗干的手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入。
综合各种蛛丝马迹,上京司闻校尉分析,金廷应该是在拖延靖康帝南归的日期。
北廷曾先后三次遣使责问金廷,催促送归靖康帝,均被金廷以宋帝体弱难适天寒跋涉之苦而推却。
名可秀蹙起眉头,以雷动的强势手段,若真想赵桓南归,岂会任由金廷推诿?
这是不想迎回赵桓?
迎回去的确是个麻烦。
赵桓若归北廷,便是太上皇。若说赵谌年少还不足以让朝臣追随,但加上赵桓就不一样了。朝中不满雷动的势力难保不会聚结在二帝之下,甚至赵谌主动归位给赵桓都不无可能。如此,对雷氏父子把持朝政就会有不良影响,成为隐伏的祸患。
但以惊雷堂暗杀之能,早在赵桓还羁押于五国城之时,难道做不了“体虐病故”之亡?
名可秀自然不信雷动是顾念赵桓的托孤辅政之恩。
她眉目沉凝着,雷动是在打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