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义门演义>田齐派系世无有,文范先生永不朽
,因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一些士大夫对此痛心疾首。他们对于宦官的专横尤其痛恨,并时加抨击。然而专权的宦官却藉(jie)皇帝之力,诬告士人与太学生们“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对东汉朝廷的统治将极为不利,反将士大夫和太学生诬为“党人”而加以禁锢,“党锢之祸”由此形成。它使贤良忠义之士多受株连,惨遭迫害,陈实亦未能幸免。当时受株连者有的逃避他乡,有的请求赦免,陈实却大义凛然地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并主动投狱,为他人承担责任,一年后方遇赦出狱。陈实这种舍己为人、舍身求义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是很受天下士人的钦佩和敬重的。但陈实也因反对宦官专权,遭党锢之祸被禁锢,不许再做官,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

“党锢之祸”后,陈实遂悬车告老,退隐家乡,隐而不仕。陈实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佼不诌上,爱不渎下,品行端方,为人正直。其在乡闾,平心率物,修身养性,深得群众敬仰。村里凡遇有人打官司,双方总是愿意先请陈实公正判决,陈实也总能将其中的是非曲折分析得入情入理,并能善诱善导,使各方当事人都心悦诚服,所以当时流传着“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的谚语。由此可见陈实深明大义,其高尚的德行为远近所叹服。

陈实在乡里,也非常注意以良好的风尚道德感化人们,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中有《陈实传》,其中载有在郾城方圆流传较广的“梁上君子”一史实。说的是陈实晚年,当时发生灾荒,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天夜里陈实就寝时,突然发现房梁上伏着一个人,他心中一惊,却并没有惊动梁上之贼,假装没有看到,不动声色地穿戴整齐,唤来子孙,在正堂严肃地训导他们说:“人生来本性并不是不善的,由于习惯成性,于是到了这种地步,譬如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啊!”小偷听了非常吃惊,就从梁上跳到地下,跪地叩首请罪。陈实态度十分温和地对他说:“看你的相貌神态,不像是恶人,大概是因生活贫困,才被逼如此的。你一定要克制自己,正当做人才是呀!”当即又送了他两匹绢,放他回去,小偷非常感动,连连叩头请罪,从此改邪归正。这事传扬出去后,全县四乡,再没有人偷窃,地方清静,百姓得以安乐。“梁上君子”的典故由此而来。

后来,**读《陈实传》,非常赞同陈实对待因饥饿到他家偷东西人的分析:“不善之本,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并对陈实对这件事的恰当处理作了画龙点睛的点评:人在一定条件是可以改造的。

距今台王村中间的凌云台东南约五十米处,原有一座纪念陈实事迹的“无梁亭”,据传该亭建于清乾隆年间。“无梁亭”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房梁。的确,这座“无梁亭”不但没有房梁,就连一根木料也没有用,它的建筑全部是砖瓦结构。据当地群众说,“无梁亭”是为纪念陈实恩赐盗贼的功德被列为“郾城乡贤”,供人们祭祀所建。“无梁亭”虽然建筑不大,但是它构思新颖,独具匠心,可称得上是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无梁”寓意为:无梁上君子藏身之处,以至全县复无盗贼,更是进一步为颂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而建。

陈实的学问人品深为后人所推崇、敬慕。中平四年(187年)陈实老死家中,享年八十四岁,各地亲朋、百姓奔丧者有三万人。当时的府丞亲为主祭,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中郎将蔡邕亲为其提书碑文,大将军何进赠谥“文范先生”。其墓葬位于今郾城西北二十公里处,台王村北有一块地名就叫作“陈实墓”。

陈实在担任太丘长时由于无力对抗沛国相加重百姓负担而最后愤然弃官。不做官则已,做官就要为民,不能为民官不做也罢。这是陈实的为官之道。陈实爱民如子,他也因此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以致于他死时“百姓奔丧者三万从人”而永垂不朽。

明代张伦有诗说——

古祠烟锁几经秋,文范先生在此留。

窃竹穷民无病涉,投梁君子有恩酬。

一生清节铭贞石,千古高风长太丘。

桓衮累征终不就,功名识破水中沤。

这首诗正是陈实一生的真实写照。

另有名人诗颂咏太丘长陈实道——

太丘古祠

——(清)车明理

文范垂休岁月长,荒林古庙对斜阳。

道高世上功名簿,德化梁间盗窃降。

千载杉松巢水鸟,四时享祭洁蒸尝。

不徒青史昭懿行,余韵犹能动一方。

作者简介:车明理,字宗道,号讷奄。明代长葛人,成化已未(公元1475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浙江布政司左参议。所在有政声。致仕后,尝编《长葛县志》,有咏长葛八景诗八首,《太丘古祠》即其一。

太丘古祠

——(明)张伦

古祠烟锁几经秋,文范先生在此留。

窃竹穷民无病涉,投梁君子有恩酬。

一生清节铭贞石,千古高风长太丘。

桓衮累征终不就,功名识破水中沤。

作者简介:张伦,明代长葛人,天顺已卯(公元1459年)乡试中举,曾任江苏监城训导,陕西永寿教谕。

太丘古祠

——(明)李义

德星光耿见天边,太史当年奏聚贤。

系出中州繻葛邑,名垂千载史书


状态提示:田齐派系世无有,文范先生永不朽--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