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最近那么困倦,原来是孕期的症状。不管怎么说,玉龄今年才二十三岁,怀孕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要是在她上辈子,这时候都还不急着结婚,生孩子更是不知道哪年的事。而她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肚子里还揣了一个。
玉龄的心情有点复杂。
但总的来说这也是好事,所以她很快就写了信,让人送去给胤禛。他又要当爹了,总得让他知道一下。
既然请了太医,这个消息其实就瞒不了多久了。不过如今跟住在宫里的时候又不同了,就连妯娌们,也没有上门来道喜。毕竟只是怀孕,不好大张旗鼓,而且现在的局势,皇子们都才被康熙斥责过,各自的事情都顾不过来呢,自然没心思道喜。
只不过其他的皇子福晋们各自心里是什么滋味,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康熙的儿子多,孙子也不少。不过平分到各家的话,也就只有两三个,这还是在每个皇子都有侧室和侍妾的情况下。这样比较下来,玉龄就显得很突出了。虽然胤禛身边没什么人,但人家孩子没少生,谁又能说什么呢?
虽然玉龄自己并不觉得她的人生价值体现在生了多少个孩子上面,但架不住别人都是这么看的。
胤禛收到消息之后,自然也是欢喜不已,很快就让人送了信回来,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孩子的盼望和期许:他希望这一胎是个女儿。
虽然满人讲究多子多福,但是在有了两个儿子的情况下,胤禛之前就表示过想要一个女儿的心思。
其实也不难理解。俗话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恋人,男人们虽然想要能继承自己一切的儿子,但也不妨碍他们喜欢一个能够捧在掌心疼爱的掌上明珠。所以他们多半对儿子严厉教导,对女儿反而纵容宠爱。
玉龄收到这封信,却忍不住吐槽,他把自己当什么了?想要个女儿就能有个女儿啊?
再说了,清朝的公主可都是要抚蒙古的,这一点直到乾隆朝的时候都没什么改变。玉龄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去蒙古。
她当然有一百种理由说嫁去蒙古更好。比如公主们嫁过去之后,如果有能力的话,那么掌握部落的权利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蒙古天高地远,规矩没有那么严……
不过这些都是瞎扯。清朝公主的寿命大都很短,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算康熙宠爱的那几个也不例外。说明这时候的蒙古就是不适合娇滴滴的公主们生活。
再说玉龄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这又不像后世,蒙古飞北京几个小时就搞定了。
于是在回信的时候,玉龄将胤禛的想法大肆批判了一番,并且表示,自己肚子里绝对是个儿子。将来可以帮衬着哥哥们,再好不过。
胤禛自然不赞同。于是夫妻两个鸿雁传书,非但没有叙叙离情别绪,相思苦短,反而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家书的时间越来越短,到后来几乎是一天一封,热闹极了。
可惜的是,生男生女这种事,玉龄自己也不能做主。她还拒绝据说能够靠诊脉判断男女的太医来请脉。
生出来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