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总部,我方遭到猛烈炮击,我方遭到猛烈炮击。请求炮火反制,请求炮火反制。”
“总部,总部,苏军使用大口径榴弹炮对我进行炮火覆盖,请求火力反制。”
“总部,总部,苏军使用火箭弹对我部进行覆盖/性/炮击,请求空中支援,请求空中支援。”
“……”
各种各样的求援内容一时间充满整个频道,弄得指挥车里的通讯员们顿时手忙脚乱起来。好在她们训练期间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其实是教官们故意这样做的,为的就是防止战时出现这种情况),还不致于乱作一团。
“第五炮兵群立刻对庚申坐标进行炮火反制。”
“第七炮兵群立刻对己未坐标进行炮火反制。”
“天空的隼中队立刻对丁辰坐标进行轰炸。”
“……”
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
接到命令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让炮兵和航空兵对战场进行火力支援,每次作战开始前,炮兵和航空兵都会得到一副标记着战场的方格图。
由于战场大小不一样,方格图有两种,小的一种是按照中国天干地支标号的;大的一种是用英语的二十六个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号的。
大小方格图,与当地地形图一样有比例尺、等高线、色彩、方向等地形图必备的东西。
在小的方格图上方,也即是北面,从左至右以此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天干”;左方,也即是左面,从上到下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地支”。
在具体的哪一个框格名称上就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举个例子来说吧。
从左至右第五个“天干”是“戊”,这“戊”字下面第六个框对应的是“巳”,那么这个左至右第五个,从上到下第六个框格的名称就是“戊巳”。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怎么是‘戊巳’,而不是‘巳戊’呢?
拜托!这位大哥(或大姐),数学中的坐标点标记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这样看起来好像和天干地支一样啊?”
拜托!这位大哥(或大姐),“天干地支的组合一种有六十种,而这种组合有一百二十种,足足多了一倍。那能一样吗?”
这里补充一下六十年甲子或者说干支表的排列规则吧。
六十年甲子或者说干支表的排列规则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对应结合。
由于天干地支的数量不一致,不可能自用一组就组合完成。如果“天干”或者“地支”多出来了,那就继续组合。直到“天干”末尾的“癸”和“地支”末尾的“亥”结合,才结束。
什么?你还是不明白?
好吧,还是举例说明吧。
“十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依次组合下来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可是地支还多两个戌、亥。
咋办?
就让天干再次依次与戌、亥组合,于是有了甲戌、乙亥。可问题又来了,这一组地支已经用完了,这天干还有八个没用完呢?
又咋办呢?
还是用地支依次组合呗。
这样一组和又有了,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组合了半天,发现天干用完了,地支还有多的。又咋办?
继续组合,天干、地支,那个用完了就接着用,反正直到“天干”末尾的“癸”和“地支”末尾的“亥”结合,才结束。
相信真的有人这样做下来,他会写出完整的六十年甲子或者说干支表。
在大方格图上方,也即是北面,从左至右以此有a、b、c、d……x、y、z等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左方,也即是左面,一般来说从上到下依次为01(零一)、02(零二)、03(零三)、……24(二十四)、25(二十五)、26(二十六),这二十六个数字。
在具体的框格上,是字母在前,数字在后。
至于什么时候用大方格图或小方格图,那就要看实际情况了。一般来说,战场大就用大的;战场小就用小的。
有时候战场过大,那也用大的,只不过在数字上会增加一些罢了。
什么?你问为什么要弄两种方格图出来?只用大的一套不是很好嘛?
那我想问你一句,你还是不是爱国的中国人?你难道不知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吗?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清末以来日益衰落,好不容易政/府想要弘扬传统文化了,却发现民众特别是那些青年人却对国外文化顶礼膜拜,再加上国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遥遥无期。
就算李斌穿越前有了许多历史剧,但这些历史剧在剧情上都有美化的缺陷;在演员方面大量使用俊男靓女,与史书中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有偏差;道具方面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大量的道具穿越使用。可以说,完全是惨不忍睹啊!
好了,还是回归正题吧。
“我们的炮火支援呢?怎么还不来?”
“才刚发出消息,怎么的也要等几分钟吧?”通讯兵忐忑回答道。
“我不管,我只想让老毛子的大炮闭嘴。”前线的一位指挥官心中怒火中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