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霸图>第一百一十七章 厉兵秣马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大唐霸图》更多支持!

由于当地居住的汉人比较少,所以李跃总结之后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四千兵马已经是极限,这还是需要朝廷每年调拨大量粮草的基础上,仅凭廓州当地的收入十根本不够维持军需的,由此李跃推断,恐怕西北东北恐怕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犹记得当初史书上记载从开元盛世到天宝年间,贫富差距被越拉越大,贫苦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隆基大肆发展军功,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因为收拾突厥战场立下大功,天宝二年兼任河西节度使,加御史大夫之职,手执两镇重兵,深受皇帝信任,盛极一时。这件事促发了边将急功近利,加快战争步伐的速度。

李跃自从寻访民情归来之后,鼓励当地百姓开荒种地,减轻赋税,虽然他心里对于均田制蠢蠢欲动,不过时机仍然不成熟,仅仅在廓州一隅,实行均田制会遇到极大的阻碍,而且效果不会很大,他与郭焕商量过目前的局势,两人的结论一致,厉兵秣马。

而皇甫惟明已经开始积极备战,石堡城是李隆基的一块心病,如果能够将石堡城夺回,皇甫惟明的功劳将会超过王忠嗣,单看王忠嗣得到的圣宠,身为陇右节度使,近水楼台先得月,众所周知石堡城易守难攻,却也无法撼动皇甫惟明用石堡城作为升官封爵的决心。

鄯州城内,陇右副节度使褚旭积极备战,一旦时机成熟,皇甫惟明就将领取圣明,势必拔下此城。

廓州与鄯州毗邻,对于皇甫惟明的打算,李跃自然洞若观火,不过此次军事行动皇甫惟明并不打算动用廓州城的兵力,毕竟廓州是陇右河西的一道屏障,不容有失。如此一来,陇右到处火热地备战,而一向以勇武善战闻名的李跃,这一次只能充当看客。

李跃却丝毫没有放松,一面鼓励当地的百姓发展农业,鼓励他们开垦荒地,遏制那些豪族吞并百姓的土地。另一方面训练士兵,随着李林甫的借胡人之骁勇来对付敌国,安西以及东北方向的范阳兵中大多都是招募胡人,不过不可置疑的是胡人的身体的确要比汉人强壮,而胡人将领也不断得到提拔,像高仙芝,安禄山,以及王忠嗣手下有名的将领哥舒翰,都渐渐受到重用。

这个举措其实不过是李林甫杜绝武将入相的途径,而胡人武将只能打打仗,治国不行,而汉将则大不一样,无论是宋璟,李适之,都担任过边将,李林甫当然不能讲这个心思告知天下,他完全用另一种说法,让皇帝信服。汉人武将远在边关,很可能与中央的官员形成朋党,而胡人则不同,作战勇猛不提,也没有亲系,可以免去这个隐患。李隆基觉得有道理,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时间就来到七月份,麦子都熟透了,李跃组织士兵到田里帮助百姓收割粮食,同时他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从四千廓州军中挑选出五百个身体素质突出的士兵。白虎营的老兵带新兵,这段时间训练下来,筛选掉两百人,加起来白虎营已经有六百人。

不过李跃却开始发愁,因为要装备特种兵,战马首先是最棘手的问题,虽然目前新征收了三百特种兵,只能用一般的战马来训练,如果真正的上了战场,素质中等的马匹将会成为一种拖累,大唐牧马业一直广受重视,陇右有好几处牧马场,不过廓州境内没有。

陌刀队一直是李跃希望建造的部队,可惜装备陌刀手简直就是烧钱,整个陇右也不过两千的陌刀队,李跃也只能暂时将这个念头压下去,然而挑选三百匹上等战马的事情却是迫在眉睫,经过这段日子的训练,基本的素质他们已经具备,不过如今已经需要来进行实战锻炼,李跃不希望因为装备的缘故而拖延了训练的进度。秋高马肥之际,皇甫惟明的军事行动即将提上章程。

最后,李跃写了一封亲笔信,让马遂带人前往凉州筹备三百匹战马。而他自己忙着督促士兵帮助百姓收割庄稼,一旦开战,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没收完的庄稼就要烂在地里了。

根据从老百姓口中得知的信息,每到麦熟之时,吐蕃的酋长就率领部众到廓州附近的漠门军地区来抢夺麦子,陇右七万多的兵力主要分布在五州十军,漠门军正是十军之一,驻扎着两千兵力,吐蕃并且还狂妄地把漠门军称作“吐蕃的麦田”。甚至有时候还会越过漠门军抢夺廓州边缘地区百姓的麦子。

经过一个月的抢收,终于将廓州境内百姓的麦子全部收割,李跃将眼光放到漠门军,吐蕃实行贵族奴隶制,每个部落酋长的实力都很大,根据惯例,吐蕃酋长每次都会带至少五千骑兵抢来抢夺麦田,随心所欲地抢夺大唐百姓的麦子,却没人敢去阻拦。漠门军只有两千唐军,力量悬殊,自然不是对手。

李跃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想要彻底灭去这股猖獗的敌人,只有现在就提前埋伏,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否则一旦错过时机,就要等到明年夏天,而漠门的老百姓可就要遭殃了,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用汗水换来劳动成果,可就要付之东流。

当年担任白沙城校尉之时,李跃就曾经埋伏过前来抢夺粮食的小批吐蕃军队,这次虽然敌人力量强大,而自己也已然今非昔比,既然有这个想法,李跃就将这个想法告诉郭焕,征求他的意见,打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厉兵秣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