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项玉在明军休整完毕,准备对台东用兵的时候,李云聪派人送来了他的信,项玉虽然有些诧异,不过还是觉得这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他打开信件,李云聪在信中表示愿意将台东拱手送出,不愿意台湾这块土地再遭受战火了,他还表示愿意追随项玉,完成兴复大汉民族的大业。
李云聪在信里面写的比较模糊,很多事情都没有明确交代,比如虽然说愿意放弃台东,但是却并没有说他自己和麾下的军队如何处理,是否还是驻扎在原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实际上还是割据着跟现在没有分别。这使得项玉有点怀疑这是他使出的缓兵之计,但是项玉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他这缓兵之计有什么作用,明军眼下已经休整完毕,确实是到了要用兵的时候了,但是就算是他缓过了这一阵,他又能利用这些时间干些什么事呢?项玉想不太明白,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他想拖到酷暑时期,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六月末了,正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外用兵确实是比较麻烦,因此这一仗项玉也不想打。
既然如此,项玉于是提笔回了一封信,将李云聪在信中没有写明白的事情注意问到,看看他是不是在使缓兵之计,同时也肯定了他为国出力的抱负,对他的投靠表示出欢迎。
这些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套话,项玉本来是很不屑的,但是这个时候不能将话题闹僵,能不用战争的方式和平解决自然是最好的,都是汉人兄弟没必要自家打架让外人看热闹,多丢人啊!况且眼下台湾的人口本来就少,打仗再死一点,就更少了,这都不是项玉想看到的。
写完这封信之后,项玉就没有下令让明军士兵准备作战了,这个时候天气确实是热,动一下都大汗淋漓的,别提行军打仗了,那简直就是遭罪。加上这个时候又没有空调冷气,对于项玉这个宅男来说,简直恨不得一天都要泡在水里面才能解暑。
安顿好台南的事情之后,眼下就安心的等待台东李云聪那边的消息了,如果不用作战的话,明军是时候该撤军回到基隆了,出来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不只是普通的士兵,就连项玉自己也有点想家了,也不知道家里的那个她是不是在每天翘首期盼自己的回归呢?
李云聪的答复比项玉预想中的还要更快一些,李云聪在信中对项玉之前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答复,他表示自己手底下的军队可以交个项玉整编,明军可以派军进入台东驻扎,他本人将会跟随项玉回到基隆去。
这使得项玉稍稍感到有点意外,这也排除了之前他的猜想,李云聪看来是真的想要投靠自己,并不是一时的缓兵之计,这也也好,省去了很多麻烦事,项玉于是又给李云聪回了一封信,在信中让他等自己返回基隆的时候跟自己一起回去,至于手底下的军队,如果是新兵的话就全部解散了,老兵的话暂且留在台东,等候明军过去接受。
尽管李云聪在心中表示一切都服从项玉的安排,但是项玉还是不敢冒这个险,毕竟五千人的军队不是个小数目,还是先让他们的军队和主将分开比较好一点,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让李云聪心里稍稍有点不舒服,但是为了台湾日后的稳定,既然他现在已经开了这口,项玉自然是要将事情做的彻底,以免为以后留下隐患。
自此,梁朝在台湾岛的势力就被彻底拔除干净了,明军成了岛上的主人了,项玉于是下令士兵们做好准备,一等台东那边李玉聪动身的消息传来,大军就启程返回基隆。
虽然明军主力要返回基隆,但是台湾南部这边不能不留下军队和行政人员,项玉思考良久,最后将邓明的部队留了下来,他手底下面有五百人,目前维持台南一带的稳定与安全是足够了的,万一将来有重大的战事,基隆这边也会派遣援军的,而且等到台南一带稳定了之后,明军就可以在这边招募新兵。
邓明是最早跟随项玉的几名亲兵之一,只不过他在明军中间没有张三亮张聪两张那么耀眼,之前一直是项玉身边的卫队对长,被提拔成五营营长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不过项玉知道他的优点,那就是处事比较稳重性格比较沉稳冷静,因此项玉才将他放在台南,既是对他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
至于台东的局势就要稍微显得复杂一点,目前哪里还有无五千名梁军还没有解散,因此项玉派出了张聪前去台东,并且调派给他一千五百人的军队用于安定局势,好在台东距离基隆的距离比较近,所以项玉这边也比较好照顾到,日后等待局势稳定之后再将张聪和明军撤回来一部分。
而在台南等候的这一个月的时间之中,大陆的情报人员也传回来了消息,原来冯信确实是逃到了福建,他向福建的耿精忠求援,要求他发兵帮助他收回台南,被耿精忠拒绝了,而清朝京城传来消息,四位辅政大臣以大清水军巡防压力繁重,台湾不毛之地太过于偏远为由拒不出兵,如此一来项玉心中的那份担忧才终于放了下来,于是便令海军舰队先行搭载一批辎重物资返回基隆,陆军部队随后启程。
明军在六月底七月初启程返回基隆,队伍中不仅有三千名士兵,一千多名后勤的民夫,还有三千多人的梁军俘虏,这些倒霉蛋都是要被送到矿上去上工的,明军未来的铁矿的开采就要指望在他们的身上了。
由于天气炎热,明军行军的速度并不快,军中的轻重伤员和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