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两百四十三章 台南海战(二)

可是从中华军的表现出来的这个架势来看,他们很显然是做出了一些防范的不然不会这么果决,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不过清军这个时候也不能退让,因为对方已经形成了攻击之势,自己这边的退让极有可能会直接使自己这边的优势全部丧失。

所以施琅立刻发出了进攻的命令,一时之间海面上此起彼伏的响起了清军进军的号角声,清军主攻的部队就是施琅的中军,所以这个时候他率领着舰队开始缓慢的加速,士兵们摩拳擦掌做好了战斗之前的所有准备了。

左右两边的清军也紧随其后,紧靠着中军的侧翼,保护好主力部队肋部的安全,尽量是整个阵型保持完整。

双方的距离这个时候还有三千多米,这个距离只需要一刻钟双方就都能进入到射程之中了。

就在这个时候,中华军阵型突然一变,从中间分出两个队列,组成了两个纵队,前面的四艘铁甲舰这个时候也两两一队充当这两列新的纵队的首舰,这个变化大大的出乎清军的预料,施琅自己也大感措手不及,之前为了应对中华军的第一波冲击,他特意的让左右两军都向中间稍稍靠拢一些,使得整个队形保持的更加紧凑,就像是收缩了自己的力量一样,使得对方想要冲开自己的阵型会变得十分困难。

中华军这个时候变阵之后,清军的中军已经被左右两军给挤压到了中间,不仅难以调头,而且也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够向前冲锋,但是中华军这个时候两个纵队开始向左右两面迂回包抄过去,等于他们是放过了清军战斗力和装备最完备、最强大的中军,选择了两个比较弱小的对手。

施琅头上开始冒汗了,他心里很明白,对方这样变阵之后对于清军来说十分的不利。清军这个时候不能够改变阵型,不要说向对方那样一分为二,就算是做出任何的调整也都来不及了,因为对方已经接近了射程了。临时变阵可能直接就会导致舰队崩溃,因为这个时候士兵们心里也都十分的不安甚至是恐慌,主将的变阵命令会加剧士兵们的紧张。

清军这个时候整个阵型是一个铺开的带状的,而中华军的阵型原本就已经被拉成了一条长纵队,所以从一条纵队变成两个纵队。这并不难,但是从一个团状的阵型想要像中华军那样分开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施琅不敢变阵的原因,那么这个时候他的中军只能够硬着头皮向前推进了,而两翼的情况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期望中华军的攻击不会奏效。

两支舰队相向而行,很快便各自进入到了自己的火炮射程范围为了,双方似乎是达成了默契一样,在各自主将都没有统一的下达命令的时候,跑到最前面的一批舰船这个时候几乎是同时开火了。这个时候距离还有一千多米,双方的射击火炮都是舰首的数量有限的几门火炮,因此火力有限,但还是引起了海上的一阵阵水柱,双方的射击准头都很差,很少有炮弹能够准确的击中对方的舰船。

不过随着距离的靠近,中华军这边的阵型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清军之前是密集阵型,尽管这个时候整个舰队都在心照不宣的向外面扩展队形,一面将中军挤压的不能动弹。但是毕竟时间仓促,变阵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所以这个时候左右两边的舰队的密度依然很大,中华军这边是单列纵队。目标比较小所以很难被波及,而清军舰队层层叠叠,一炮打过去就算是打偏了也有很大的机会击中意想不到的目标。

于是随着双方的互相开火,两边都出现了一些伤亡,不过清军这边显然是比中华军这边严重的多。

就在这个时候两边的舰队已经交错相对了,双方各自侧边甲板上面的火炮这个时候终于能够发威了。可是施琅一直担心的另外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终于还是到来了。

中华军台南和台湾城上的火炮这个时候几乎同时开始向清军队形中间开火,这个时候清军舰队已经被之前中华军引诱到了两座城市中间的位置了,所以两座城市的岸基火炮这个时候都能够打到他们,本以为至少能够保住中军的清军突然就被打蒙了,对方的炮弹源源不断的砸向舰队的正中间,不仅对清军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更加严重的是这样的炮击大大的打乱了舰队的队形,清军舰船这个时候为了规避火炮只能向两侧避让,但是这样一来等于将左右两军的活动空间大大的压缩了。

清军这个时候就像是被三面夹击一样,两侧有敌方的舰队向中间挤压,中间还有岸上的火炮在不停的造成伤害,一时之间队形大乱,无数的战舰中弹漏水,还有一些战舰在慌乱之中和己方的其他战舰发生了冲撞,整个舰队刚刚还是完好无损的,这个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一团乱麻。

施琅额头上的冷汗直流,他知道在这么下去自己的舰队就要全军覆灭了,这丝毫不夸张,毕竟他的大军中间老兵的数量只有不到四成,剩下的大多是从军还不到一年的渔民和原先的陆军,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场历练,所以遇到战争会显得十分慌乱,这样的军队只适合打顺风仗,像这样的逆风仗他们打不了。

施琅明白这个时候他需要做些什么,来使他的部队的军心稳定下来,不然一旦出现了逃兵,那么这仗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清军中军号角这个时候再一次响了起来,号声低沉连贯,所有的舰船听到旗舰上面发出的这个信号之


状态提示:第两百四十三章 台南海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