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起灯火,有钱人家点蜡烛,一般人家点盏油灯,再不济的就点起柴禾以做照明之用,不过西阳王府里点的却是沼气灯。
当然这只有西阳王及其家眷才有如此待遇,为了安全起见,沼气灯并未引入住处,而是在前、后院书房等少数几间房子才有。
前院书房,沼气灯内火焰绵延不断,散发出的光透过乳白色的玻璃灯罩,将房内映若白昼,宇文温一边翻看着卷宗,一边和大掌柜王越谈话。
宇文温今日上午送走了王妃尉迟炽繁,而王越则在城北码头附近一处庄园聚会,和一众日兴昌股东闭门会谈了大半日,才最后谈妥。
会谈定下的决议有几个,首先,日兴昌柜坊增发流通券,扣除回收的残破纸券,市面上流通的流通券面值累计两百七十万匹,折合铜钱约一百三十五万贯。
流通券发行的原则,是在一比一等值布匹年产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发二到三成,将近两年时间过去,如今增加到了五成。
去年全年,黄州总管府下辖各州累计年产布匹约一百八十万匹,当然这指的是水力织布,因为除了黄州,总管府下辖其他州郡也有了水力纺织作坊。
年产量约一百八十万匹布,流通券总面值约二百七十万匹,那么有九十万匹面值流通券是虚的。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人恶意兑换,西阳城的日兴昌柜坊肯定拿不出额外九十万匹布来兑现,信用会瞬间破产。
但这种事情出现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日兴昌做过统计,除去柜坊持有的流通券,在市面上流通的流通券,面值大约和柜坊布匹存量相当。
这个存量,指的是日兴昌短期内可以调集的精织布,不限定于柜坊库房里的存货,所以即便有人恶意兑换,也挤不垮日兴昌。
“大王,许多东家都希望增发更多流通券,不过商议之后还是决定稳妥为上,毕竟信用好容易才建立起来,经不起折腾。”
“这个过程当中,你有没有暗示什么,譬如说寡人的意思就是只增发到五成?”
“在下按着大王的意思,只是表明我方的意见,稳妥为上。”
宇文温点点头,他既然通过王越倡议日兴昌的股东们开会,那就没打算搞一言堂,毕竟他要的不是只会唯唯诺诺的赚钱机器。
“大王,回收的破损流通券,俱已在监督下销毁,新印制的流通券,和前一版一模一样,不怕引起市场惊慌。”
“按照统计,西阳城、巴口港的大宗货物交易,去年一年,使用流通券的买卖超过八成,商家对流通券的接受程度,一直在增加。”
“熟客都接受了流通券,新来的商贩大部分都能认同,不过市面上小额交易依旧以铜钱为主...”
王越大概介绍了一下统计数据,这也是按宇文温要求统计的,各位股东手上都有这样一份报告,他之所以提起这些数据,是为了引出下一个结果。
决议二,柜坊的流通券业务依旧只在西阳城、巴口港进行,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人们对流通券的信心,也是量力而行。
流通券以布匹做面值,就是为了避免被人当做另一种形式的钱币,这很容易犯朝廷的忌讳,而流通券的定义,就是为了方便大众货物交易的一种替代物,不是黄州私自发行的钱币。
流通券的方便性,已经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得到证实,许多商贩已经习惯了这种方便,所以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若是在安陆、襄阳、穰城也能用,那该有多好?
这种呼声,日兴昌的股东们也听到了,所以有人提议,不如尝试着在安陆先实行推广流通券,毕竟管着山南的杞王世子和西阳王是一家人,肯定镇得住场面。
但是会议上众人细细议了一遍,最后还是达成共识:还是只在西阳城和巴口使用流通券,切勿操之过急,因为一旦出问题,那对流通券的信用是致命打击。
流通券发行将近两年,用了也将近两年,其间屡次有人用假券意图浑水摸鱼,并且假券的逼真程度越来越高。
当然再真也没法和真的流通券比,毕竟流通券的防伪手段不是那么好破解的,但依旧有商贩被人用假流通券欺骗,到了日兴昌柜台兑换时才发现上当。
基于维护信用的考虑,日兴昌的柜员都在其兑换时指出假券假在哪里,然后出于“人道”原因按照面值依旧给予兑换,条件是说出那人的样貌特征,然后到州衙报案。
有的案件破了,有的没破,而有的案件实际是商贩自导自演,制作假券直接到日兴昌兑换,说是自己被骗,实际是意图骗取布帛。
这还是在西阳城自家地盘,日兴昌应付起来还勉勉强强,若是到了别处,有地头蛇用这种办法来骗布,那该怎么办?
别的不说,收买一个泼皮,拿着假券去日兴昌分号兑现,若得手那就改日再来,未能得手,就在门口一哭二闹三上吊,够狠的直接撞墙撞得头破血流。
同伙四处传流言,说日兴昌的流通券逼得商贩家破人亡,目不识丁的百姓哪里能分辨事情真伪,只会人云亦云说流通券信不得,到时候信用完了去哪伸冤?
也就是说,日兴昌本身的实力,还没办法维持流通券在别处的信用。
虽然可以依靠西阳王宇文温,毕竟山南是宇文家的地盘,但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如果有人用这种阴招泼脏水,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宇文温的名头能防明枪,但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