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挽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进京

ps: 昨儿夜晚停网了,没来得及更新,现在赶紧补上。!

“所以,你要想进京做京官,就得干出点能惊动天听的事情。”杨鹤笑道:“而抚宁县让士绅纳粮就是能惊动天听的事情。”

张凤奇苦笑道:“就算惊动天听又能如何?我得罪了士绅阶层,朝廷那些官员又怎会让我好过?”

杨鹤笑道:“龙川兄,我记得你以前说过,大明最终还是皇上说了算,对吧?”

张凤奇轻轻点了点头。

“这不就结了么?提拔官员,最终还是皇上说了算。那我问你,皇上现在最害愁的是什么事?”杨鹤笑道。

“国库没钱。”张凤奇道。

杨鹤笑道:“是啊,国库没钱,而你能让士绅纳粮,能从商人手中收到税,你说皇上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怎么看待于你?就算所有的官员都反对你,恐怕皇上也会毫不犹豫地启用你。何况朝中还有一些官员是看皇上眼色行事的,怎么可能所有的官员都反对你?”

“我明白了。”张凤奇恍然道。

“那你还觉得让士绅纳粮与咱们没有好处么?只要能抱紧皇上的大腿,你得罪几个人算什么。”杨鹤笑道。

张凤奇大笑:“说的有理。”

跟张凤奇分析了让士绅纳粮,征收商税的利弊之后,杨鹤不再多言,自县衙出来,找到徐光启的亲兵,押着从通州运回来的番薯直奔下洋河乡。

杨鹤相信张凤奇能衡量出士绅纳粮,征收商税将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当然风险肯定也是有的。但是在官场上混,一点政治风险不想冒,还想平步青云,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杨鹤相信张凤奇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尽自己的力量把张凤奇推上去,这是杨鹤制定的目标。

只有张凤奇上去了,杨鹤在朝中才能有人照应。

虽然杨鹤跟刘启也认识。在朝廷的话语权上,刘启远比张凤奇更有力度。但是杨鹤跟刘启没有利益纠葛,没有利益纠葛,就说明杨鹤无法控制刘启。

而张凤奇不同。杨鹤做得事情张凤奇都知道,并且还有参与,就是说张凤奇要想平安无事,就得尽全力帮助杨鹤,换句话说。杨鹤要是想让张凤奇倒下,张凤奇随时都会倒下。

轻轻叹了口气,杨鹤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开始从军人变成了政客。

这段时间,杨鹤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了以后朝堂之上的权力分配上,虽然他没有亲自参与,但是他几乎是利用了一切能利用上的人,以求在朝廷重新洗牌之时,能在权力这块蛋糕上分上一块。

而杨鹤走后,张凤奇则在默默沉思。

以前他只是猜测劫掠王员外家的盗匪是杨鹤的手下,可是当杨鹤最终跟他承认那些盗匪是边军士兵的时候。张凤奇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却冒出一股寒气。

这个杨鹤行事如此不择手段,自己跟他交往这么深,一旦出了什么事,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张凤奇盘算了一会儿,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反制杨鹤的手段,只能跟着杨鹤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猛然张凤奇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杨鹤一步步棋走的看似很随意,做事好像也没什么章法,可是把杨鹤下的棋连在一起。顿时发现杨鹤的布局可谓子力深厚,一旦让杨鹤成势,那就是一股绝对不能小觑的力量。自己背靠这股力量,也许不仅仅是进京做官那么简单。

摇摇头。张凤奇叹了口气,看来现在只能全力以赴地帮助杨鹤了,只有杨鹤不出事,他才能安安稳稳地做这个官。

算算时间,还有不到一个月今年的院试就要开始了,得抓紧时间帮杨鹤把监生捐下来。

不及多想。张凤奇急忙命幕僚铺纸研墨,然后提笔给在京中一位同年写了一封信。写完信后,张凤奇唤来管家,让他找夫人取一千两银子,然后带人进京把银子和信送给自己的同年。

张凤奇的同年虽然品级不高,但是纳监这样的事还是能办到的,再用一千两银子打点关系,想来买个中书舍人的官职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凤奇遣人进京送信后数日,天启皇帝颁布诏命,任命内阁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户部尚书汪应蛟、刑部尚书王纪、都御史邹元标、礼部右侍郎钱象坤、兵部右侍郎张经世、左通政袁可立等任读卷官廷试天下贡士。

诏书颁布不久,各主考官家中客流不绝,因避嫌,诸主考官均闭门谢客。

虽说闭门谢客,但是有些人该见还是能见到的。

比如说徐光启要见袁可立。

徐光启跟袁可立认识得益于恩师焦竑,焦竑是万历十七年状元,与袁可立是同年,袁可立与焦竑两人一个佩服对方的人品才学,一个佩服对方的人品和办事能力,关系可谓甚笃。

焦竑在重病期间,把徐光启推荐给袁可立。

在跟徐光启见面之后,徐光启的才干得到了袁可立的赏识,由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注:袁可立于明史中并未有传,因此后世之人对他了解并不多,但是要是把袁可立的生平资料汇总起来,便可得知这个人乃是明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战略层面上,可能只有孙承宗才能与袁可立一较高下,若论战绩,孙承宗则是远远不及。

从用人的眼光来看,袁可立比孙承宗也有过之,孙承宗重用的是袁崇焕,而袁崇焕目光狭隘,根本没有战略眼光,袁可立费尽心血扶持毛文龙在后金背后站稳脚跟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进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