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山贼攻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袄甲军

大楚各地爆发了规模不小的红衣之乱,尤其是冀州、渝州、允州三地,大部分州郡被五斗米教攻下,这些城池也成了五斗米教的驻兵之所。

五斗米教善于笼络人心,很快,他们便开始安抚城内的百姓,因兵祸坍塌的建筑也重新修建起来,红衣之乱已过了两个月,这些被五斗米教攻占的城池,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各行各业又百废待兴起来,那些因战乱无家可归的流民被引进城去,五斗米教为他们修建临时住所,一些不愿生活在五斗米教治下的百姓被赶出城去,这些空置下来的民居全都成了五斗米教众的住所。

孙斌在定阳郡自称定阳王,五斗米教在各地的舵主和渠帅都受到了册封,舵主封侯,而渠帅则册封为各地统兵的元帅。

渠帅下面还有小渠帅、都将、通将等称号,这些人都册封了不同级别的武将职位。除此之外,一些地方乡绅被授予文官的职位,不少地方豪强更是成了当地的小渠帅。

而五斗米教众也有了统一的称号,那便是袄甲军,孙斌借着五斗米教的声势起势,干的都是杀头的事,此时五斗米教的信徒不再是单纯的教众,都被编入袄甲军中,成了各渠帅、都将手下的士兵。

孙斌虽然没有称帝,但所做的事和称帝也差不多,他在冀州、渝州、允州三地招才纳士,广纳天下贤才。榜令一出,大楚各地的奇人异士,纷纷向三地涌去。

而其他各地的舵主和渠帅也在积极谋划着夺城的事宜,阴险点的,联络当地的官府,暗中策反当地的守军,脾气暴躁的一点,干脆带着袄甲军攻城略地,同当地的官兵激战。

被五斗米教占据的城市。城内的秩序不再是看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慢慢的有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甚至不少地方恢复了税收,商人通商。百姓务农,俨然成了和大楚相似的另一个王国。在这些地方生活的百姓,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每日就是耕种纳粮,在他们看来。不管官兵占了城池也好,还是被袄甲军夺去了也罢,他们的日子都没什么不同。

大楚各地早就匪患不断,但楚帝从未将这些乱匪看在眼里,事实上,各地乱匪举旗造反的不少,但基本上都是风声大雨点小,很难有什么作为。

真正让楚帝忌惮的,反倒是那些根基深厚的世家门阀,这些世家门阀所掌控的资源惊人。他们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而五斗米教在各地发展信徒,楚帝一开始也没在意,在他看来,普通百姓想要起事,根本就做不成什么大事。直到后来,五斗米教在各地笼络人心,手也伸向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信徒,甚至连一些乡绅和地方豪强。也都成了他们的教众。

仅仅只是这样,朝廷或许还不会将五斗米教放在眼里,可这些人竟然胆大包天到将手伸进衙门内,收买官吏。最后发展到朝廷上上下下布满了他们的眼线。

这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才看出,五斗米教所图甚大。

五斗米教起事是急了一些,可孙斌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朝廷已经开始调查五斗米教了,一旦拖下去。五斗米教肯定会被楚帝盯上,继而被朝廷连根拔起。既然如此,还不如率先起事。

五斗米教中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劝说五斗米教的高层不要冲动行事,只是这些人大多人微言轻,他们的建议根本不被孙斌等人采纳。

于是,一场红衣之乱便在开春之际爆发。

开春之后,天气渐渐回暖,气候一旦变暖,瘟疫就会滋生,果不其然,红衣之乱爆发两个月后,各地战事不断,士兵、流民死伤无数,这些尸体堆积在各地无人理会,很快便爆发了疫病。

这对大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疫病爆发,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百姓和江湖人士投靠五斗米教。朝廷一连下了好几道诏书,要求各地将领剿灭作乱的袄甲军。

只是袄甲军越剿越多,各地的官兵也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斗米教唯一的隐患便是兵力太过分散,各地的袄甲军自成一派,各自为战。这段时间来,五斗米教也招揽了不少人才,这些人建议五斗米教的高层尽快将冀州、渝州、允州三地打通,联络各地的教众,将地盘牢牢的攥成一块。

苏毅和程氏兄妹将伤员安排妥当后,就各自上路。

苏毅吩咐部下收拾好行装,向东阳郡出发,随行多了一千英姿煞爽的娘子军,这些娘子军个个背着猎弓,就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的跟着桃花寨的匪兵一路前行。

其实这会儿,幽州的局势已不像前段时间那么乱了,幽州的舵主和渠帅占据幽州腹地几个大郡,得到当地乡绅和豪强势力相助,渐渐安抚了当地的民心,只是如此一来,一些在幽州到处劫掠的乱匪,就不能在这几个郡到处掳掠了。

五斗米教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甚至派出袄甲军剿灭了好几股乱匪,一些流民也被引到那些十室九空的乡绅中,舵主亲自下令,让一众五斗米教众为这些流民修屋建堡。

幽州乱了好些年,不少汉民受到胡人的欺压,不得不离乡出走,成了居无定所的流民。这时看到幽州的五斗米教为流民修建住所,立刻一窝蜂的涌向幽州腹地。

五斗米教在幽州的舵主名叫田百万,自小家里穷苦,父母都是地主员外家里的帮佣,这小子从小就性子好强,也因小时候耳濡目染,对富商员外一向没什么好感。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八章 袄甲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