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崇祯大帝>第20章 全国大局

看杨毅在哪里摇头叹息,刘源济又道:“皇上,也不是没有办法。北京虽然被李自成攻占了,但根据流出来的情报,他们对火器根本没怎么重视。北京工部许多工匠和神机营许多官兵都逃散了,我看可以派人去将他们招募过来,到南京来继续为皇上效力。”

杨毅点了点头,刘源济这个主意不错。神机营作为明朝集火器研究、试验、制造、使用为一体的军事单位,其中的火器人才甚至比工部还多,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他决定让王承恩派锦衣卫到北方去,招募那些没有归附李自成的工匠和神机营官兵,到南京来继续研究火器。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王承恩在皇帝的指示下,派出了一百名锦衣卫,前往北京,招募前北京工部的官员、工匠,以及神机营官兵,让他们到南京来,继续为朝廷工作。

同时,为了解决南京朝廷人员紧缺的现状,杨毅指示这些锦衣卫,到了北方还要大力宣传崇祯帝平安抵达南京的消息,让那些想要继续为大明效忠的官员到南京来任职。

在北方,李自成听说了民间吴三桂已经降清的流言后,对吴三桂提高了警惕,没有相信他的诈降。最后,大顺军成功挡住了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合进攻,双方以永平府为界对峙起来。

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十多万,李自成在永平府放了二十万大军,以刘宗敏为最高统帅,跟满清对峙。如此安排,可保北京安全。

随后,回到北京的李自成下令斩杀了吴三桂在北京的所有亲属共三十多口人,以报吴三桂诈降之仇。然后,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在北京皇极殿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大赦天下,首都为北京。

结果,五月初一才刚刚登基称帝,五月初二就接到南方加急快报,说崇祯皇帝居然已经逃出北京城,出现在了南京。

这个消息犹如一盆冷水,将刚刚成为皇帝的李自成浇了个透心凉。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总结,李自成对执政十多年,却将大明王朝越玩越死的崇祯帝并不大看得起。他认为,崇祯这个人,志大才疏,好好的一个大明王朝,就是被他给生生玩垮的。

崇祯帝上台十七年,虽然数下罪己诏,号称执政勤勉、宵衣旰食,却在十七年中撤换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50人,相当于平均四个月就换一个宰相。不仅如此,十七年间,崇祯帝还撤换了兵部尚书14人,刑部尚书17人,直接杀死或间接逼死总督、巡抚22人。

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当皇帝的,如此折腾军国大事,崇祯帝算是开了先河。因此,李自成对崇祯帝看不上眼,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看不起崇祯没关系,崇祯帝这块招牌,却由不得李自成不重视。

大明立国200多年,早已深入人心。

如果崇祯这个正牌皇帝被他抓住,或者失踪,或者在战乱中丧命,大明王朝就算亡国了。哪怕江南数省还在大明朝廷任命的官员掌握之中,李自成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现在崇祯帝未死,还逃出北京,抵达了南京,这个问题就有点严重了。

崇祯帝到达南京,将大明中-央朝廷的招牌竖立起来,那江南数省就不可能有人再向大顺军投降了。不仅如此,大顺军已经占领但兵力较弱的湖广、河南、山东等地,甚至可能面临着军民反复,重新投靠大明、反抗大顺统治的危险。

如此,大顺就将面临大明和满清的两面夹击,非常危险。

感到心慌意乱的李自成又想起了自己的军师李岩。

攻入北京后就有些自信心膨胀的李自成疏远了与李岩的关系,但现在发现情势不对,就又冷静下来,想起了李岩的聪明睿智和远见卓识。于是,李自成只能自己打脸,又派人去请李岩来,商量现在的局势该怎么办。

李岩倒没有在李自成面前恃才傲物,而是认真仔细的与李自成分析现在大顺面临的局势。

按李岩的分析,辽东被满清占领,四川被张献忠占领,大顺与大明现在事实上是划江而治。当然,长江下游的江北四镇还在南京朝廷掌控之中,在江南的实力对比上,南京朝廷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不过,南京原本是大明王朝的陪都,并不是真正的首都。虽然也有中-央朝廷的部分功能,却并不全面。崇祯帝刚刚抵达南京,如果他不是白痴的话,就要先理顺南京朝廷和江南数省的各项工作,而不是贸然发兵攻打大顺。

按李岩的分析,现在大顺、大明、大西(张献忠)、满清四股势力,都需要休养生息,不会贸然起衅,擅开战端。如此,在接下来相对平静的一段缓冲时间内,就是各大势力整军备武、提升自身战斗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谁在这段时间内落伍,将来就将被其他势力击败吞并。

李自成对李岩的分析将信将疑,不敢百分之百的相信。他就怕大明和满清言和,然后从两个方向夹击他。

于是,李自成又找了牛金星等文武大臣一起分析,想集成众人之智,看大家是什么意见。

结果,牛金星等文武大臣的分析跟李岩一样,都觉得崇祯帝初到江南,立足未稳,不大可能轻易派兵进攻大顺。在接下来可以预见的一两年时间内,确实是各大势力整军备武、相对和平的时期。

大顺军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内,要理顺朝廷工作,整编所有的农民起义部队,让大顺军在未来的大战中有较高的战斗


状态提示:第20章 全国大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