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宋道>第九百九一章 喜事

大宋乾道三年(1130年)的正月初一,雪夜弥长。

听着门外的更鼓,莫约刚过了子时,大宋王相公王黼便也起身出了暖阁,直往烧得乱哄哄的书房行去,准备小睡一会好去上朝。

正月初一的正旦大朝会,历来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天要举行的活动事关很多人在未来一年的官途运程,是以绝对不可能轻视敷衍。

只是,王黼一边走着,一边却是从廊檐下借着烛火眺着外面正纷纷扬扬降下的雪花,伸手接了几片一瞧,也就是成人小指甲盖大大,入手即被热气融化,不由想起了一件趣事,便也展颜一笑。

跟在他身后一个中年男子见状,不由好奇问道:“父亲可是想到了什么趣事?”

王黼点点头,边寻边道:“骢儿可知,昨日午后,秘书丞吕嗣乾在中宫坐堂(节假日值班),嘴碎与人闲聊,便也说了一事。说往日正旦,百官要朝贺太子或储君,呼为千岁,如今长帝姬在朝,不知亦呼千岁妥是不妥。”

被王黼唤为骢儿的中年男子,自然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被黄杰收拾过的王衙内王骢,如今见他一脸老成,颌下胡须也都快有一尺长了,虽然他年纪也不过三十出头,可他这副打扮说他是个中年人倒也不错。

听得王黼难得与他闲话,王骢倒也听得仔细,闻言便也皱眉道:“若遵古礼,公主不论出嫁与否,皆不可呼千岁。倒也有当朝监国的长公主称万岁之事,不过本朝却是不曾听闻,那吕嗣乾果真是嘴碎,这般说话怕是要惹出什么事端来。”

这正旦的朝会,大体上活动倒也不多,也即是朝廷要举行百官朝贺天子、内外命妇朝贺皇后的礼仪活动,同时太子、亲王以及他们的妃子也要分别向皇帝、太后进行朝贺。

而接下来太子自然是亦要接受百官的朝贺,太子、诸王以及储君(这里说的是隔代指定的皇太孙)自然都有资格接受百官山呼千岁的祝贺。不过宋朝规制也是严谨,“千岁”皆做定例,不论是对太子还是对诸王,都呼的是“千岁”,而不什么“千岁千岁千千岁”又或者“三千岁”、“五千岁”、“八千岁”,这类称呼基本上都是元蒙之后的明清两代传讹的谑称,比如说有名的“九千岁”魏忠贤便属于此列。

而在正规的礼节里,不论是公主还是长公主,又或者是什么帝姬、长帝姬,都不可以称呼为千岁,只有当朝皇后(还得是太后在位的情况下)才可称“千岁”,而太后因为“母凭子贵”,所以要称“万岁”。

至于黄杰奇梦中中后世的各种“千岁”、“千千岁”,自然都是瞎编的!

当年被黄杰收拾以后,王衙内到底有没有痛改前非怕是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不过随着王黼在新朝(也即是赵福金)日渐受到重用,他倒也是成长了起来,虽无官职在身,却是在府内勤勉侍奉,如今算是很得王黼的欢心。

所以他的回答即便不太令王黼满意,但王黼也没斥责与他,凡是笑道:“谁说不是,自然是惹祸了!昨儿个下午,长帝姬便召他入禁,为父出宫时,都还不曾得了他的消息。不过这吕嗣乾怎说也是吕简夷的后人,想来定也不会因此活罪,又或者将他为难,怕是今夜该有许多自以为是之人,却在苦思那明日一早到底该呼如何,你说可笑不可笑?”

王骢闻言倒也是一点就通,便也陪着笑了笑道:“父亲说的是,此事当真可笑。”

而王黼却是突然将步一停,转身问道:“对也!骢儿却是说说,明日该当怎呼?是呼万岁好?还是呼千岁好?”

王骢哪里能察觉王黼使回马枪,顿时就被问得一愕,又见王黼双目直勾勾来盯着自己,一时紧张之下,竟是在雪夜之中额头见汗,磕磕绊绊的答道:“这……孩儿……也……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王黼瞧着王骢的模样,微微眯了眯眼,反倒是悄悄点了点头。说起来,王骢这般表现,倒也符合他的预料,并且也是他希望看到的表现,若是王骢刚刚听了这个问题便不假思索的回答可称“千岁”或“万岁”,反而王黼才会更失望,因为这就王骢哪怕到了现在还是没脑子啊!

王黼曾经位极人臣,又几番起落,自然明白一个人不怕他蠢或真聪明,而就怕他是假聪明!

当即也不生气,便也随意呵呵一声,转身又走,道:“今夜落雪,你就不用去书房伺候了,早些回屋安歇。明日正旦朝会,只怕会有旨意与为父,你早些起身使人收拾一下,可记下了?”

王骢听了急忙答应,却又好奇问道:“也不知这次朝廷会与父亲怎般旨意?”

王黼便也咧嘴笑道:“若能官复原职便是大好了,岂敢奢求!”

王骢听了也是急忙附和,若以王黼当初倒霉时的官职少宰(右宰相,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来说,倒也是天大的喜事了。因为自打当年王黼因为十四贼而倒霉遭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之后,虽然经历赵桓、赵福金两朝,却都是白身任用(没有官职的临时工),事情的确是他来干,可始终没有正式的官职。

不过比起当年的十四贼同僚们,王黼如今的情况可是好了太多,毕竟因为他也算是站对了队伍,如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童贯这些人,不是已经坟头草青青,就或者是在西北喝风、或者是在东北为奴,哪有什么好下场来。

很快,王骢便也将王黼送到书房歇息,跟着也回了自己的后宅,却是按


状态提示:第九百九一章 喜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