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七十三章:谋划马东洋(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七十三章:谋划马东洋(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王德传这个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丢到人堆子里面被人记住,但是做起事情来却颇有章法,虽说南下山东的时候他的情报部门仅仅只有三十多个人,但是经过半个多月的发展,此时已经基本上在聊城附近的几个县都扎下了根。暂时还接触不到真正的机密,但是一般的消息却逃不脱他们的眼睛。

这次他送来的情报是关于马东洋为日军押送钱粮的,现在已经七月下旬了,按照日军的规定,会在这段时间集中收取夏粮赋税。

而收取赋税的任务一般是由当地伪县长以及维持会会长共同配合进行,随后会将这些收取到的粮食和钱物押解回县城,再由当地驻军统一押往更高级的行政中心。

事实上,张秋镇的赋税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征收完毕了,并且已经押送到阳谷县城一部分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依然留在张秋镇。按照王德传等人收集到的情报显示,近几日马东洋的便衣队会将剩下的钱粮运送回阳谷县城。

接到这个情报之后,马铮大为高兴,这确实是一哥打击马东洋的好机会。

而且这批钱粮的数量不算太大,听说只有不到三万斤粮食以及几千块大洋,因此负责押送钱粮的日伪军也不算多,一般不超过一百人,以马铮所部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松吃掉这支队伍。

很快马铮就下定决心,拦截这支日伪军,即便不为马东洋,单单那些粮食也足以让马铮出手了。毕竟马铮所部这次南下的时候并没有携带多少粮食,这几日部队马上就要断粮了,既然有人将粮食送上门,那马铮岂会和他客气。

唯一有一点让马铮不太满意,那就是根据王德传收集到的消息,马东洋通常不会亲自押送钱粮,负责往县城运送钱粮的一般是马东洋手下的第一打手杨尚虎。此人据说出身西北军,后来当了土匪,两年前被马东洋收编,进而成为马东洋的心腹。

马铮想了想,决定打一组组合拳,粮食和钱物他需要,马东洋的脑袋他还要。

经过严密的计划,马铮决定给马东洋来一个围点打援,然后在****一个调虎离山,他准备先将马东洋的这支运输队先围困起来,迫使他们向马东洋求援。到时候再集中兵力将马东洋派来的援兵打掉,等马家大宅里的剩余兵力被调出之后,再派一支小部队去干掉马东洋,大部队则是回过头来再收拾充当诱饵的运输队。

对于这一仗马铮根本不认为会有任何意外,马东洋这次说什么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一方面马铮对自己的部队战斗极为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敌人太弱了,张秋镇的日伪军加起来也就一两百人,真正的日军虽说对外宣称有一个小队,但是实际上却只有三十人,因此马铮不认为这一仗有多难打。

此外,张秋镇距离阳谷县城只有不到二十公里,而且这一带地势比较平坦,除了三公里外的景阳冈以外,再也没有什么高山密林了。而且景阳冈虽说名声在外,但是实际上地形也不算太险峻,最起码比起北方的大山还是又不晓得差距。正因为如此,所以阳谷县一直都很少有大型匪帮出现。

再加上前不久经过日伪军的残酷扫,阳谷县境内除了一小部分躲躲藏藏的中国溃兵外,再也没有一支完整的国防力量了,因此马东洋绝对不会想到有人会打他这批赋税钱粮的注意。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在马铮所部谋划对付马东洋和这批钱粮的时候,马东洋也在安排运送钱粮的事情。

最为整个阳谷县此时最炙手可热的头面人物,马东洋自视甚高,尤其是在马大户死后,马东洋觉得自己已经成了马家在鲁西唯一的继承人,因此行事颇为高调。

不过这个老家伙也知道,现在想要他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因此平时一般是不会离开老宅的。至于这次押送钱粮到县城,他决定只派一个大队的特务负责押送。在马东洋看来,这批钱粮虽然是张秋镇夏季的赋税,但是不过只是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价值也不过五千大洋,丢了也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以他马东洋的家财,五千大洋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尽管马东洋并不是马家的嫡系亲属,但是在马大户死后,马东洋还是吞并了不少马家的产业,因此个人财富暴涨,所以区区几千大洋的钱物还真有让他放在眼里。

再说了,在他马东洋担任张秋镇的维持会会长后,便开始想方设法捞钱。镇上的王屠户虽然干的营生不怎样,但是其财富在张秋镇也算是出了名的多,所以马东洋设法给王屠户全家安了一个通共的罪名,让日本人将王家满门屠杀殆尽。

镇上的黄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家里却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宣德炉,这时不知怎么的就被马东洋知道了,逼迫黄家将宣德炉交出来,不然他就将刘家的小女儿送到县城慰劳皇军。胳膊拧不过大腿,黄家在张秋镇也算是富足之家,但是比起“位高权重”的马东洋还是差了一些,最后还是忍痛将宣德炉交了出去。不然那个畜生还真有可能将黄家那位只有十四岁,但是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小女儿送给日本人糟蹋,反正这是他也没少做了。

经过不择手段的巧取豪夺,此时的马东洋的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所以五千大洋虽然在别人眼里是天文数字,但是在他眼里也就只是一个唐代的小盘子或者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三章:谋划马东洋(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