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爹带着一大家子往家里赶,一路上不少人拖家带口的从县城走出来。
像杜家这样的人家很多,他们平时在县城里居住,县城里虽然也是家但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乡下,那才是能够庇护他们的地方。
在城门口遇到几户同村的人家,几家人你带我我帮你的急急朝杜家村赶,转过了山头远远的就看到不少人站在村口的大路上。
“都没事吧?”杜奶奶被四嫂赵宝珠扶着快走两步站在车前看着车上的孩子们。
“家里没事吧?”同一时间杜老爹和杜娘齐齐问道。
地龙翻身就怕房子塌了砸到人。
“没事儿,没事儿,地动的时候都在院子里做活,孩子们在街上玩儿。”杜奶奶见儿孙们没事,复又脸色不好的接道:“村北边杜三超家的老房子塌了老两口没了,等会儿你带大郎二郎去看看。”
杜老爹愣了一下,应了一声看着儿子儿媳们收拾带回来的东西打算等会儿就过去。
两家关系比较远,也就是见面点头的交情,不过一个村里出了事儿谁家都要去帮帮忙。
五月里田里刚刚收获,村里家家户户也不回家都在附近的地里找了一片地坐着。
杜小喜和几个侄子被杜娘圈在一起吃了点冷食垫肚子,杜娘严厉要求他们不能乱跑,杜小喜便守着一群小娃生怕他们不听话让大人着急。
半下午的时候杜三哥也从铺子里赶了回来并且带回了地动的消息。
南岭地龙翻身了!
听到确切消息的村民们终于松了口气。
幸好,幸好,离他们这里很远。
这个时代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于远处受苦受难的人他们会给予同情,但也仅限于同情。
自家的孩子都吃不饱,哪怕现在能吃的饱谁又能保证以后,所以世人宁愿攒着银子粮食以防万一,也很少会拿出来白白送人。
他们害怕灾难,害怕灾难造成的一切后果。
南岭,离山水县够远了。想来流民不会跑到他们这里来。
像是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村人对地动的恐惧都少了许多,不少人结三伴五的跑回家收拾房子。
杜家放柴火杂物的棚子塌了,房子倒是没什么问题。杜二哥带着几个弟弟把房顶仔细检查一番后。杜娘带着儿媳们打扫干净荡下来的灰尘。
虽然地动的地方在南岭但不少人还是担心会发生杜三超家的惨事,当天晚上杜家人还是在院子里过了一夜,见再没有地动的迹象才回归正常生活。
“娘,我们家也盖新房子吧!”第二日,杜家众人齐聚堂屋之中杜老爹郑重的抛出一个大炸弹。
杜大哥几个脸色不变。几个嫂子已经忍不住欢喜的看向各自的当家人。
“咱家这房子盖了也快三十年了,这几年家里的日子也不错,五郎六郎一个个也要娶亲了,家里院子太小总是不方便。”杜老爹见杜奶奶一脸喜意,接着说出房子的规划各种需要准备的地方。
大商各种赋税徭役的收取标准是以户为准,当然五六十人的一家和三四个人的一家收费自然不一样。不过兵役徭役苛捐杂税这些一大家子明显要比几个人少上许多,所以很多人家哪怕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不分家的都不少。
杜老爹和大伯家就是典型的分产分居不分家,别看两家人各过各的田产铺子分的清清楚楚,但在户籍上还是一家人。因为这样劳役纳税的时候可以少交一个人的钱。不过等着两家人再生两个孩子就要分成两个户籍了,到时候分成两家就可以少出一个人的钱。总之是怎么划算怎么来。
杜家儿子多,等着以后儿子们长大成家现在的房子肯定不够住,杜老爹老早就想着盖个大院子。如今因为地动村里好几家老房子塌了大半,杜家的房后也裂开一道口子杜老爹更是下定决心要盖新房了。
杜老爹和儿子们商量着材料和房基地的事情,杜小喜几个小的听了一会儿不感兴趣便出了屋子。
杜小喜抱着小筐子正要出门院里玩耍的杜招娣和杜从阳见了急忙跟上了,“小姑姑你要去哪里玩儿?”
杜小喜抬抬手里的竹筐,“小河沟,中午吃芹菜炒肉你们要去吗?”
杜从阳一听芹菜厌恶的皱皱鼻子一脸嫌弃的跑远了,杜招娣上前两步怯生生的道:“姑姑。我帮你拿筐子吧。”说着就要拿杜小喜手里的筐子。
“不用,我自己拿。”杜小喜把筐子背到身后牵上杜招弟慢慢朝小河沟走去。
“吃糖。”杜小喜从荷包里掏出两块奶糖剥了糖纸给杜招娣塞了一块自己吃一块。
杜招娣偷偷扫了眼杜小喜使劲儿吮吸着嘴里的糖块,真的好好吃啊!
杜招娣是二哥二嫂唯一的孩子,身为杜家重孙辈中唯一的女娃按理应该过的不错。可偏偏遇到马红梅那么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娘,是以杜招娣的日子过的并不好。
杜招娣一直跟着二哥二嫂在县城的杂货铺子里住,离的远了杜奶奶和杜娘也只是偶尔关心一下,结果这几年竟然被二嫂养成了懦弱的性子,才六岁的孩子家里活计一把抓。杜奶奶见了气的直接让杜招娣留在身边不让她跟着去县城了。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好歹敢主动和人说话了。
小河沟长着不少水芹。两人捡着最嫩的挑了小半筐慢慢往家走。
“吁!”长长的一声喊停声响起,远处一人一马在杜家门口站定,杜小喜眯着眼睛还是没看出来是谁赶紧和杜招娣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