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脸

英军舰队两艘战列舰吃水浅,即使此时并不是丰水期,也能通过河道抵近广州进行射击。不过,之前需要将两岸的炮台击毁。根据情报,珠江两岸有不少岸防炮,但没有发现大口径的火炮。岸防工事附近防守森严,英国情报员只能远距离观察,但通过望远镜,他们只看到了一些不到100毫米口径(换算英制太麻烦)的火炮,而且还是露天安置,对于舰队来说应该够不成威胁。

下午一点三十五分,英军舰队进入虎门炮台的视野,面向江面一方的山峦之间,伪装过的铁门被拉开,一门门黑黝黝的火炮从里面露出。密封式的钢筋水泥炮台可以为火炮和炮兵提供最好的防护。炮兵们紧张的忙碌着,通过观测仪,准确的计算出射击诸元,大口径的穿甲弹和爆破弹被分别推入炮膛。虎门炮台三十五门超过200毫米的火炮做好了炮击准备,三年多的岸防建设使这里成为了国家的铜墙铁壁。

小山一般的战列舰驶进了炮击范围,这样的战舰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可惜,上面悬挂的是英国的旗帜。

“他们的炮台上没有人了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炮,是不是被我们吓跑了?”旗舰百人队长号战列舰的舰长马丁对费力曼特尔笑着说道。舰队司令反而严肃的回应道:“这种事情还有可能发生,不过,那些小口径的岸防炮还会对我们的小型战舰造成一些损伤。立即开始炮击虎门!”

暴漏在外的火炮不但没有人值守,就连所有的火炮都是用木头做的,在上面涂上了黑色的油漆,用以伪装使用。虎门岸防工事五处露天炮台全部经过精心伪装,为的就是吸引敌舰火力,然后打一个措手不及。

英军舰队漂浮在离岸边两千多米外的江面上,在这个距离射击是为了保证不被地面炮火所伤。两千米的射击距离,即使是战列舰上的254毫米主炮,也很难精确命中地面目标。距离的限制和漂浮的战舰让首轮炮击全部没有命中,不过,主炮射击的景象非常壮观,这让躲在密封工事里的振国军炮兵感受到了轻微摇晃,并观看了一出精彩的战列舰射击场景。

主炮的射击速度慢,战列舰上十门120毫米火炮和十门152毫米火炮的炮击毫不逊色,再加上其余战舰的炮击,虎门沿岸地动山摇,伪装炮台终于被命中,一个炮台被摧毁大半。

“司令官阁下,在这个距离上的炮击效率低下,对我们的炮弹储备是一个严重的浪费,我建议继续靠近岸边,抵近射击,从目前看来,敌军并没有反击,我怀疑他们已经丧失了还击的勇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抵近后将其彻底摧毁。”百人队长号舰长马丁说道。

费力曼特尔:“确实如此,你的建议非常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要在今天下午完成炮击广州城的计划,据情报过了虎门后到广州之前还有两个炮台,舰队必须要加快速度了。命令,百人队长号和巴尔勒号抵近射击,派出三艘驱逐舰防护,其余的停留在此掩护炮击!”

岸边一处掩体内,炮手刘长福半蹲在地上,双手放在炮弹上,做好战斗准备。观察员趴在观测口上汇报着敌军的情况。

“敌军两艘战列舰和三艘驱逐舰向岸边方向机动,距离1700米!”

“敌舰距离1300米!”

“敌舰距离1000米,正在横向展开!”

1000米啊,刘长福心里急得不行,这是自己这个炮兵连训练中最喜欢的射击距离,也是面前这门250毫米大炮最喜欢的射击距离。这么近的距离,不能说百发百中,但实际训练中的命中率都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刘长福终于等来了指挥员的开火命令,他与另一名炮手合力将炮弹塞进炮膛,推入******,一连串的流程下来大炮做好了炮击准备,用时不到一分钟。

“轰!”一朵耀眼的火光从岸边后不远处的矮山上冒出,几乎同时,三十多道火线窜出,目标直指英军两艘战列舰。

“不好!”正在观察炮击的马丁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大声喊了一声,费力曼特尔还没有来得及问发生了什么,就听到了一连串的爆炸声,紧接着是百人队长号轻微的摇晃。

岸炮第一轮炮击没有命中目标,但战列舰周围溅起了大量水花,炮弹落点已经很近,相信很快就会取得成效。

“对方隐藏了大量大口径火炮,这是个陷阱,司令官阁下,我建议立刻撤退!”马丁话音刚落,第二轮炮弹接踵而至,这一次的炮击取得了成效,两枚穿甲弹正中巴尔勒号战列舰,其中一枚炮弹穿过侧铉装甲带,305毫米厚的装甲没能顶住穿甲弹的穿透,这枚炮弹在内部爆炸。另一枚击中主炮炮塔,将其掀飞。

“报告,巴尔勒号被击中,两门主炮被摧毁!”

“立刻进行反击!”费力曼特尔试图进行还击,但第三轮炮击让他彻底打消了与岸炮对轰的想法。这一轮炮击中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旗舰百人队长号,好在锅炉没有受到损伤,军舰的速度还在。

短短几分钟时间,两艘战列舰就遭受了三枚炮弹的打击,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几艘军舰立刻掉头离开。但上万吨的军舰的移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战列舰划出弧线掉头离开后,百人队长号再次被击中,两艘战列舰冒着浓烟终于离开了岸炮的炮击范围,并向外海方向逃窜。

英国海军的素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从遭受炮击、分析局势、作出决定,到操控军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七章 打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