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水浒之特种兵王>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百姓的反抗

夏兰偷偷地看着武松,眼眸中有些异样的神情。

武松领着玉兰走进了府邸,其他人扛着大箱小箱的行李跟了进去。这时,一个亲兵匆匆奔进来,赶上武松,双手捧着一份公文道:“大将军,有例行军报传来。”武松心头一动,接下军报,扭头对玉兰道:“玉兰,你们自己去后院,我过会儿来看你们。”玉兰温柔地点了点头。夏兰上来,搀扶住玉兰朝后面去了,其他众人则跟随在主母的身后。

武松打开军报,看了起来,脸上流露出欣喜的神情,兴奋地道:“太好了!我就知道大哥定然能够马到功成!”原来这份例行军报上报告的是关于九州之战的事情,这其实已经是好些天以前的事情了,不过消息却直到现在才传到大理。

视线转到熊本。

陈枭已经传下号令,准备分兵同时进攻佐伯和福冈。陈枭将率领一万兵马进攻福冈,而林冲将率领两万兵马进攻佐伯。只要攻下了这两个地方,整个九州便在燕云的掌控中了。

然而就在大军出发前夕,斥候却传来不好的消息,在控制区内,许多村镇发生了暴力反抗事件,当地百姓组织起来攻击进入的军队,战斗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通往往福冈和佐伯去的道路和桥梁许多都被破坏了,如今道路根本无法通行。

林冲眉头一皱,有些意外地道:“敌人居然虽败不乱,还想到要破坏道路桥梁。”

陈枭笑道:“看来我们小看他们了。如今只能一边进军,一边重新搭建桥梁。”

斥候官道:“陛下,根据我的人发现的情况,破坏道路桥梁的并非倭人的军队,而是老百姓。”

陈枭大感讶异,道:“倭人百姓难道都如此爱国吗?”

斥候官道:“我的人抓到了几个百姓,请陛下讯问。”陈枭道:“把他们带上来。”斥候官应诺一声,扬声朝外面喊道:“把俘虏押上来!”随即外面脚步声杂沓,只见三个身材矮小,神情木讷的倭人百姓被带了进来。三人看见堂上的众人,脸上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来,随即惊恐的神情消失了,一个个疯狂的嚎叫起来,倭人特有的喊叫声十分刺耳,翻译成汉语就是:天皇万岁。

陈枭大为恼火,喝道:“闭嘴!”

押着三个倭人百姓的军士听到陈枭的话,当即举起刀鞘狠狠地砸了下去,砸在那三个人的脑袋和后背之上,三人纷纷惨叫一声,摔倒在地,却兀自高呼天皇万岁,状似疯狂,让人恼火。

陈枭冷冷地道:“把这三个家伙拖下去,砍了。”林冲连忙道:“大哥,请等一下。”陈枭看向林冲,林冲道:“我来跟他们说一说话。”陈枭觉得说了也是白说,却还是点了点头。

林冲见三人还在兀自高呼天皇万岁,扬声道:“你们可以活命,我们可以放了你们。可是你们如果还如此大呼小叫的话,我们就只有将你们就地正法了!”旁边的翻译官当即将这番话翻译成了倭语。三个家伙登时停止了呼喊,刚才还十分疯狂的神情立刻变成了无比的惶恐和猥琐。陈枭眼见他们三人神情的变化,只感到十分诧异。

林冲道:“在我们燕云的治下,你们不需要再当大名的奴隶,不需要再忍受大名的盘剥,还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房屋,你们为什么要反抗?你们的那个天皇从来就不管你们的死活,你们为什么要替他卖命?”翻译官将这句话翻译了。

三个倭人的脸上流露出惊诧的神情来,中间的那个倭人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话。翻译官道:“他说大总管说谎,他说太子殿下告诉他们,汉人是非常残忍的,汉人此来是要报仇的,汉人会杀死所有的男人老人和孩子,会将年轻的女人当作战利品抢回去。如果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反抗才有可能得到一条活路。”

陈枭听到这话,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他记得他在利剑特种部队服役的时候,听指导员说过一件事情。说的是二战时期,冲绳之战的事情。当时,美军攻上冲绳,当地的百姓和士兵面对美军的劝降完全置若罔闻,一个个疯狂地扑向美军,那根本就不像是在战斗,而像是在自杀。结果在美军立体火力网下,日本兵固然死伤惨重,当地百姓更是尸横遍野。当时美军很震撼这种情景,而战后日本各界也往往拿这件事宣扬爱国精神。

然而根据美军的报告,事情的真相却是,日本政府当时欺骗日本百姓,告诉他们,美**队是如何虐杀日本百姓和俘虏的,为了让百姓们相信,日本政府甚至伪造了许多照片,许多虐杀的照片其实是日本兵在攻击别的国家的时候做的事情,却说成是美国人干的。日本百姓信以为真,恐惧异常,因此在美军来到的时候,根本就完全没有投降的念头,并非是不想投降,而是先前日本政府已经让他们相信投降会死得更惨,因此他们才会选择拒绝投降,疯狂地冲向美军。

这个时候的日本百姓和日本兵,根本就不是在战斗,其实就是在自杀,希望尽快结束这悲惨可怕的生命。所以日本人多次对美军发动人海攻势,却没有任何用处,反而尸横遍野。因为他们不是在战斗,而是在自杀。而一个反面的例子,便是中**队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军的人海攻势,虽然一些向往日本自由民主的人不愿意听,但我还是要说,在朝鲜战场之上,中**队的人海攻势能够不断打退美军,虽然牺牲重大,却能够抵挡住美军的攻势,甚至夺回阵地,上甘岭上的


状态提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百姓的反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