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铁十字>第十五节 这是间谍么?

晚间时分,小林光秀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回忆并撰写有关满洲剿匪的情况,太岳区委、军区主要高层在进行激烈的争论。

“同志们,这件事你们怎么看?这个小林光秀会不会是敌人的间谍?”

太岳军区政治委员王新亭皱眉道:“现在很难判断,他说他是反战同盟的,这没有佐证;他和中西功的关系,没人证明;倒是他的中佐军衔和目前的身份我不怀疑……”

众人都点头:这个东西明天一看材料就知道了,是不是参谋,是不是掌握机密信息的司令部参谋,一看写的材料就能得出结论。

“还有一个问题,他的政治立场问题……”安子文沉吟着把他两人下午和小林光秀谈话的场景复述了一遍,“我认为他肯定没有gong chan主义思想,而且民族主义情绪很严重……”

“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从一个贫困农户家里出身,读了士官学校、读了陆军大学,接受了传统的武士道和军人教育,已经是日本人中的精英分子,思想要一下子转变过来是非常困难的,老实说他目前这种思想我都觉得比较激进了……你们能相信这样一个军官在几年前还在东北组织武装剿匪且立下赫赫功劳么?”

“简直不可思议!”有人说,“这就是疑点!”

这当然就是疑点:派过去的人没什么用,或许不会暴露,但也派不了用场;派过去的人很厉害,或许很容易上位,但为什么会投诚过来呢?这动机解释不通。

“我觉得间谍的可能性不算太大。”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苏精诚缓缓道,“如果是间谍希望潜入,应该保持比较低调的态度,可他一过来就和安书记、和司令员辩论,没有要低调的意思,我觉得他可能真的有想法——或许我们掌握的情况还不完整,他应该还有其他难言之隐。我们应该耐心说服教育,希望他能够吐露出来。”

“所以我觉得还要仔细观察他有没有特别的目的。”陈赓最后总结道,“我个人认为不能轻易下结论,丢了一个日本中佐,还是个战场巡视员和司令部参谋,鬼子一定不肯善罢甘休,必须注意对方的动态。另外这个消息必须尽快汇报给中央,相信他们也会很重视。”

陈赓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接下去的时间里,日军对小林光秀最开始失去时联系的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连续不断地扫荡并抓人询问小林光秀的下落,直到部队根据陈赓的指示,把小林光秀的衣服穿在一具其他和他身高、体型相仿的日军尸体上并营造成被迫击炮炸得面目全非的样子,日军才悻悻然予以收兵。

“司令官阁下,小林君应该已经混进去了……那套军服确实是他的,不过尸体不是他,但他是不是还活着需要重新判断。”

听完参谋副长中西贞喜少将的汇报,冈村宁次微微点头:“那就按照下一步计划执行。”

这个当口,小林光秀已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撰写了完毕,不但把满洲“剿匪”的情况和心得进行了撰写,小林光秀还把他掌握的内部情况进行了描述,日本在中国的整体情况他说不清楚,但华北方面军的机密信息他却能娓娓道来,包括军队的编成、组织、装备、士兵训练、军官培养、后勤辎重等一系列工作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最珍贵的是在地图上标识出了师团、旅团级的大致部署和基干兵力,这让太岳军区如获至宝,经过对照和验证,他们发现这些消息基本都是真实的,而且详细性原本派遣武工队去摸索要强得多。

从这个方面来说,安子文也觉得对方不像是间谍——如果为了潜伏就下这发这么多机密消息,那手笔简直是太大了。

延安也及时予以了回应:要求他们妥善地照顾好小林光秀的安全和生活,以同志对待,暂时按照太岳军区参谋部科长级别予以对待,同时要求继续加强询问,让他交代他的个人情况和思想转变的动机,“但切记不能使用审讯的方法以免引起对方反感,最好以同志间交流的方式进行,可以适当让他参与一部分太岳军区的工作,可以让他来练兵和讲授参谋作业课程。”

在相关情报上报后,延安也有很多人在怀疑小林光秀是日本特务,但无论是李克农手下的干将深入调查还是向已在延安日共主席野坂参三{化名林哲}打听,都无法坐实特务这个身份。野坂参三在日本一直负责工人运动,理论水平比较高,同时还有gong chan国际背景,但他从没在军队服役的经历,因此他尽管能在整体层面上说清楚日本国内的情况,对日军内部情况却是两眼一抹黑。

不过关于电报里讲述的中西功的事,延安却有人知情,因为中西功当初也是与延安方面秘密接洽过的,虽然不能直接从这个角度来证明小林光秀是自己人,但至少可以说他和中西功是非常熟悉的,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怀疑和牵连相对而言比较靠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戒心。

最后李克农拍板,由延安派出保卫人员去太岳军区帮助工作,顺便再调查小林光秀的背景,在有明确结论cai前,先安排在太岳军区进行工作——要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本来1月份就考虑要将安子文抽回去,现在拍板暂时不动,等调查结束,让安子文和小林光秀一起来延安!

在扭转有关偏见和立场后,太岳军区上下不得不承认小林光秀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人——参谋功底突出,步兵基本技能非常扎实。他的qiang法很准,


状态提示:第十五节 这是间谍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