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铁十字>第三十八节 急转直下
书记处会议讨论,先举行军事会议,把主要负责人请过来,同时把小林同志也招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新收到的战报,重庆和日本到底想干什么?”

看完这些零零散散的资料后,小林光秀先看了看印度方向的地图,然后又看了看国内中日两军对峙的情况,最后谦虚地说道:“这个……我说点不成熟的看法……”

“说嘛,不要有顾虑。”

“第一,出访欧美的联合舰队可能回来了,目前可能就在印度方向;

第二,日军对印度的进攻可能已经发起,且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三,由于印度兵力较多,日军需要从中国战场持续抽调兵力,故而要和重庆方面达成一个类似于互不侵犯的协定。”

“联合舰队?”众人点点头,现在延安感觉最吃不准的就是海军这件事,因为他们从未见识过海军的威力,唯独明白一条,海军来了打不过就躲远点,反正你军舰又不能上岸。经过小林光秀的耐心解释,他们明白了英美惧怕海权旁落的危险:印度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独立国家,也缺乏现代工业基础,只有有限的工业供应能力——虽然比中国的情况好一点,但要供应英美军队的物资需求是不可能的。

如果英美对物资的需求只有中**队这个标准,那印度就算是被联合舰队封锁了也无所谓,但英美的物资需求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呢?别说大大超越中国和日本,就连德国的物资需求都不如英美大,尤其是美国人,浪费物资的能力首屈一指,没有物资还打什么仗?投降算了。

“你认为会抽调多少军队去印度?”

“这我说不好,不过不会特别多,因为国内运输能力也有限,陆军运输能力大概就2-3个师团吧。”

这次判断是小林光秀出了错,他还是在以老黄历来看日本陆海军——实际上日本陆海军一致以后,关于运输能力虽然谈不上合二为一,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陆军只能用陆军的运输船,海军只用海军的运输船,双方在这个领域的配合程度还可以,至少可以运送4-5个师团。

“如果让日军完整而快递地占领印度,对我们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这就意味着最后一条援助通道都断绝了。”lin biao叹了口气,“现在guo 方面依仗美国人的驼峰空运,虽然很困难,但好歹还有物资输入,可如果没有美国物资补给到印度,那重庆也就拿不到物资。”

5天后,更确切地消息传来了:

第一,联合舰队已进入印度洋,日军即将全面展开印度攻略,先期已在陆海军和德国陆军配合下占领锡兰岛;

第二,由于印度英美有兵力30余万,日军将陆续从中国大陆抽调兵力增援,为防止中国战区情况恶化,日本希望重庆当局不要干涉日本撤军行动;

第三,美国提出要重庆增兵30万,再次派出远征军到印度和缅甸,日本则表示希望重庆不要搅和这件事,更不要试图派兵进入印度;

第四,如重庆当局答应日方条件,日方将撤去对长沙的攻击态势,无偿移交10-20个县城,并在印度战事告一段落之际,将宜昌、南昌两座大城市和平移交,还可奉送一部分军火;

第五,如重庆当局不答应上述条件,坚决要出兵缅甸或印度,则日方不但要痛击中国远征军,还将向延安当局移交同等数量县城,让国共控制区加快接壤,同时出售大量军火给延安……

“德军?”有人惊呼起来,“德国人不是在和苏联打仗么?怎么跑到印度来了?”

“联合舰队几个月前派出海军跑到大西洋帮德国人痛打了一顿美国人,德方投桃报李,派出了部分部队,可能1-1.5万人{编者注:2万余人,4个海军陆战旅,隶属于德国海军,但本质是从陆jun zhuan职而来的部队}

毛皱起眉头,问道:“我们的蒋委员长是什么态度?”

“蒋的心态很矛盾,既害怕丢掉美援,又不想派兵去印度——说上次派远征军被英国人坑苦了;对于日本提出的诱饵,他既动心又有点害怕日本不守承诺。”李克农笑道,“10-20座县城可能也就一般,但如果交还宜昌、南昌,那意义就很重大了,蒋某人又要吹嘘他抗战大捷,收复失地了……”

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主席,我认为有一点还是要注意,美国人希望往外面这里派观察员,我们应该有所表示……”

“这一点当然应该欢迎,中美现在是共同对外的盟友嘛,我们当然欢迎美国朋友来延安参观。”毛顿了顿,“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传达给苏联同志,他们不是也派了情报人员在中国么?我们不应该隐瞒,只要为了共同事业,我认为苏联同志应该可以理解。”

此时苏联获知z情报的渠道主要有五条:

第一条是苏联驻重庆大使馆及苏联塔斯社驻上海分社,苏联对华情报工作除收集日军活动及guo 各项动态外,也兼及收集zong与美国联系的情报——用意不言而喻,防止z转向。中国人普遍知道中美情报合作所,实际上苏联情报机构与重庆军令部第二厅联合创办过“中苏情报合作所”,苏方派有几十名技术人员参与其事,主要负责收集日占区情报,并通过驻华大使、格伯乌中将潘友新及驻华武官罗申与zong驻上海地下组织保持秘密联系。苏联并在上海创办中文刊物《时代》,由老资格情报人员罗果夫领导,主要搜集日本情报,但也通过刘晓、刘长胜、潘汉年间接了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节 急转直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