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因佛而立,可我却连自己的由来都不甚清楚。”
杨子环回忆起往事,面容略显自嘲之意。
“凡所有相,皆是虚幻。”
“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不仅在其本身,还要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单独的事物是无自性的。一个茶杯之所以存在,除去自身而外,又与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茶杯是一种物质形态,泥土也好,陶瓷也罢。而物质形态与周围环境是相待而立的。事物自己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而你如果固执的认为它有独立性时,就必然坠入虚幻而非真实。”
慧聪解释道,而后看向杨子环,仿佛欲要洞穿虚空。
“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师傅,缘起性空亦是此理?”
杨子环沉思,恍然间似乎有些释然。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是鸿蒙宇宙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又将随着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缘起性空正是此理也。”
“初见,你只是襁褓中的羸弱孩童,弃我寺庙杨柳前。双手环腰,惹人怜爱。将你抱回庙里,排我寺子字辈,取名杨子环。”
“天为父,地为母,寺里之人都是你的家人,人间红尘是你的考验。如此,还有何不满的呢。”
慧聪如是言道。
“一切法由心想生,唯欲所幻。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天河十二州如此大之,我还未曾游玩于尘世之间呢。”
杨子环两眼放光,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豫州只是十二州的边州而而,定安国更是十二州的其中一粒尘埃。你的格局不应该仅限于区区定安。”
慧聪随后缓缓吐出七字。
“你跟别人不一样。”
“我跟别人不一样?”
杨子环诧异十分。
“对。”
慧聪答道。
“哪里不一样?”
杨子环再三询问。
“阿弥陀佛。”
“处处相同亦是处处不同。”
慧聪抚手折了一片柳叶。
“相同何是?不同何是?”
杨子环仔细打量着慧聪手中的那片柳叶。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讲因果,这是你的命。”
慧聪转指将柳叶弹飞,仿佛浩瀚鸿蒙中的一叶扁舟,它是如此的渺小。涓埃之微,转随即逝。
“因果亦是轮回。”
“就像那片柳叶,只不过沧海一粟罢了。最终的归宿会是哪里,我们都不得而知。大自然的规律干扰到它的行程,这是因,落地之处,这是果,最后经过岁月的侵蚀,化为大地的一份子。树木汲取它的养分,从而孕育出一片新叶。飘落,或被人为折弃,再次化为养分,孕育众生,这就是因果。缘起缘灭,因果众生。因果,又何尝不是一种轮回呢。”
“师傅,我不信因果,我也不信轮回。”
“我想要改命!”
杨子环双眼闪过一抹决然。
“你若是真的想要改命,就闯出十二州吧。”
慧聪一番话说的平淡无奇,可在杨子环听来却仿佛当头一棒,打击不是一般的大。
“闯出十二州,谈何容易。”
杨子环随后黯然失色,之前的决然似乎也有些动摇。
“改命一事,有违天和。与天地相争道果,跟万族互夺气运,你以为是诵经念佛那么简单。”
“子环,为师将你留下来还有一事。”
慧聪正容亢色,瞬间严肃了起来。
“师傅请说,弟子必当谨记。”
杨子环自然也发现了慧聪的变化。
“子环,尽心知性,你可知此话何意?”
慧聪转身,背对着杨子环。
“尽心知性一词起源于儒门。儒门认为,人们要是能够扩充和发挥自己的“本心”,就能认识自己的本性四端,因为“本心”当中就包含着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进而就可以认识“天命”。”
“那你觉得你知性了吗?”
“师傅,子环知错了。”
杨子环定是料到慧聪的点拨之意,面色泛红,惭愧至极。
“那你可知你错在哪?”
慧聪见杨子环已有觉意,心里也很是欣慰。
“道心不稳,佛性不静。”
杨子环言道。
道,何为道?
摆托对世俗的追逐,合道成真。不为者无为而悟世理,慈悲度人修身性。愚钝自私,道心不稳,自觉难经凡尘洗劫。悟道是何?人事轻浮,苍海一渡客,何处淹归舟?
“也罢,再过几日便是禅心路入境之时,有你和子宗各一个名额。”
禅心路是清音寺根基所在,奠基了清音寺在定安国众多门派中的位置。时隔七年方开一次,大寺所有人在修行之前必会前去证道一番。
“禅心路,终于要开启了吗?”
杨子环喃喃自语,为了此次证道,他早已准备许久。
“子宗,他也要回来了吗?”
杨子环眉开眼笑,对于这个数年未见的师兄,可谓万分想念。
“是啊,他跟慧通师弟前去尘世练心已有七年之久了吧。”
慧聪也是笑逐颜开,情不自禁露出地笑意不难看出他此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