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
这难道是……
孙绍宗将那漆黑的帖子,拿在手中仔细端详着,面色也比之前凝重了许多。
这张帖子是用硬纸打底,又浸泡了浓浓的墨汁,干涸后显得硬挺油亮,跟传说中出现在顺天府刑名司的‘黑帖’十分相似。
略一迟疑,孙绍宗将那帖子塞紧袖筒里,然后猫着腰钻出了船舱,冲那三个在岸上面面相觑的小吏问道:“那亭子里可有炭火一类取暖的东西?”
三名小吏闻言,脊梁骨都不由自主的矮了半截,其中一个个呐呐的回道:“有的,有一盆炭火,还有……”
不等他说完,孙绍宗已然跳上岸,大步流星的赶到了凉亭之中。
却见那石桌上摆着几盘小菜,又有一壶架在炭盆上的热酒,此时正咕嘟咕嘟的冒泡。
除此之外,那石桌上竟还摆了三只手炉。
真是好悠闲!
怪不得自己方才问话时,那些小吏都有些讪讪。
孙绍宗当下就有些着恼,可转念一想,这年头的官员偷闲赏雪又算得什么?真要能做出几首好诗来,说不得还能得个文人雅士的名头。
再说了,这事儿也不值的当面发落,且等日后再处置也不迟。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验一验这黑帖究竟是真是假。
这般想着,孙绍宗用抹布裹住壶柄,把那酒壶从炭盆上提溜起来,又用脚尖挑翻了遮在壶上的架子,然后将那帖子丢进了盆之中。
火势骤然升腾,那帖子转瞬间就被烧掉了大半,剩下的一小部分,却隐隐显出个‘冤’字来。
果然是真货!
孙绍宗顺势往石凳上坐定,皱眉思量着眼前这桩案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前面说过,这‘黑帖’连环案,是之前京城轰动一时的系列大案,继任的顺天府治中葛长存,就是因此彻底名声扫地,最后沦落到破罐子破摔的境况。
不过顺天府的黑帖,都是在案件结束之后,悄悄出现在葛长存的书案上。
若非仇云飞执意追查,说不定都没人能发现,这帖子竟然和冤案、错案有关。
而眼下这帖子,却是明目张胆的和尸体一起出现,显然又和顺天府的黑帖不尽相同。
难道是……
那黑帖主人在向自己发起挑战?
孙绍宗会有这等猜想,也并非是凭空想象——当初他和仇云飞议论此案时,就隐隐觉得,这案子似乎和两年前,某个蒙面黑衣人唆使的几桩案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由幕后黑手操纵,死者也都是罪大恶极,却苦于没有证据将其法办。
而执行者往往隐藏的极深,甚至本身和死者全无关系,只是出于义愤才痛下杀手。
两年前,那蒙面黑衣人所设计的作案手法,基本都被孙绍宗识破了。
而他从他当初一系列的举动,乃至于后面的‘黑帖’事件来看,这厮显然对自己的策划案子的水平很是自负。
甚至于还有些孤芳不自赏的意思——明明没人看出破绽,他偏要送一封黑帖过去。
以此推断,他主动找上门来‘翻盘’,倒也合情合理。
这两个和尚身上八成也背着什么血债,否则就不会被他选中,当作‘祭品’送到大理寺来。
“大人。”
就在孙绍宗沉吟之际,左寺丞杨志铭也闻讯赶了过来,小心翼翼的探问道:“这岸边越聚人越多,您看是不是先把尸体收敛了。”
孙绍宗闻言,抬头向岸边望去,果见三五成群的围了不少人,正指着那乌篷船议论纷纷。
“收敛就不必了。”
孙绍宗道:“左右这天寒地冻的,一时半刻尸体也腐烂不了——这样把,趁着如今人多,想法子把那船整个拖上岸,送到附近院落里封存。”
说到这里,他又正色道:“记得一定要尽量维持原貌,不要破坏里面的现场。”
把船弄到岸上?
还要保持案发现场的原貌?
杨志铭面色一苦,却也不敢分说什么,转身就待去岸边抓壮丁,只是刚走出两步远,就又被孙绍宗喊了回来。
“安排人沿着岸边排查,看那船是从什么地方飘来的,船主又是什么人。”
“另外,再派人去京中大小寺庙,询问可有走失的僧人。”
“人手若是不够,就去顺天府暂调些差役。”
等打发走杨志铭,孙绍宗眼瞧着那乌篷船,一时半刻也未必能拖上来——他要是肯出手,自然是轻而易举,但身为堂堂少卿,又不是在危急时刻,这等粗活哪能亲力亲为?
因此便命人找来‘黑帖’一案的档案,在这凉亭中翻看起来。
这一边看着,陆续就有人回来禀报:
首先这艘船是附近渔民所有之物,不过昨天夜里就被盗走了。
而根据沿岸目击者拼凑出的证词,这船最初应该是从,龙王庙对岸的芦苇荡中驶出来的,不过一开始船上并未挂起白帆,船头也有人操纵。
也就是说,这船应该是开到大理寺左近时,凶手才从容的竖起白帆,然后弃船而逃的。
凶手的水性肯定不错,而且是个不怕死的——这等雨雪天气,万一在水里抽起筋来,妥妥就是沉到水底喂王八的下场。
莫非是渔民出身?
正一边翻看一边推测着,又有人寻过来禀报,不过这次肯定不是好消息,因为两个小吏你推我搡的,谁都不肯抢先开口。
最后还是抬头横了他们一眼,这才有人开口道:“大人,顺天府那边儿传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