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寺是故人踏月来>279.人生如祺

永和宫,愁云惨雾。

不知胤祯何时能回,不知德妃何时应那太后之位。

没有大臣反这一桩,胤禛的兄弟们似乎也未曾参奏此事,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事实真相。

其实他们知道什么?看笑话罢了。皇家的“热闹”并不算少,每朝每代皆是,只是能让他们这样明目张胆看着背后偷偷笑着的,少之又少。我猜想那些可能有的茶余饭后,想笑,笑不出来。

胤禛只在登基大典后回来呆了小半日,吃了几口饭便重回乾清宫继续守孝,早晚于永和宫请安时,偶尔碰到。原是凑巧赶在一处,见着了心里便踏实,时日久了,反怕见到。母子二人一个背身靠于榻上不看一眼,一个挺身跪在塌前不说一句,两人年纪加起来百十来岁,竟比原先还要执拗几分,真真让人看了火起,偏还说不得恼不得,只剩心疼。

错开时间虽是少见,至少眼不见为净,只是这般折腾仍未休止。偶尔去到乾清宫,话是不能多说的,看一眼,安否,放心不放心都要离开。

时至岁尾,胤祯已近京城,等了几日,仍不见人影,就连沛菡也来得少了。德妃每每张望着看出去,又失望地卧回枕上。

胤禛未解释因何不见十四弟,胤祥也少相见,偶然碰到只是摇头,一字不提。这一页,不知何时能翻过去,这一笔,不知是否如史书记载,我记得不够多,忘得足够。德妃偶尔向我问上一句,总不知该如何答她,不知该如何安慰这样一位母亲,新丧夫君又念子心切焦急盼儿归的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近来,总无端念起这一句,后面几句化为无声。胤禛定也读过,不知他对这首诗作何感想,可会感念亲恩难报。在这里呆得越久,越觉记忆是该适时调整的随身行装,该留的留该弃的弃,广阔天地,无谓痴缠,比如胤禛的那些不快乐……也许他一直记得吧,我只是猜想。

因康熙孝期未过,宫里未见热闹却也静悄悄地着手着准备新年事宜,新皇元年,不是小事。永和宫的侍奉人等不敢动作,唯恐惹了主子不快,宫女太监看到我来,更是巴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德妃坐于榻边手执念珠,闭目颂经。我跪在房间正中,没有出声打扰,握住腕间手串,随着她心中默念。

一声长叹,很轻,我收了手额头点地,听她又叹出一声起吧,撑着膝下铺的厚实毯子站起身,倒了杯茶行至榻边。聊了几句方才所诵佛经,无非谒语,那些或深奥或浅显的禅意,原该是修身养性,反成了女人间闲话家常的惯用开场白。

“额娘身子还好?儿媳见您前几日有些不大爽利,特请了位御医为您问诊把脉。”

“不碍,不劳你们费心。”

每一声都是叹息,似怨,更似念。

我听了尚且心中有感,似大石压在胸口呼吸难以通畅,何况胤禛。

“哪有费心之说,原就儿媳该当做的。也是因前阵子犯过困倦膳食不进,故请御医诊治,才只用了两味药便见好,所以特请来给额娘把把脉,额娘便赏个脸面让他进来看看吧。若是不好,咱再轰他出去就是,耽误不了多少工夫。”

德妃偏头看我,眼中未见变化摇头往后仰靠,我忙扶了靠枕垫住腰背。闭目间,听见一声轻语,“唤进来吧。”

我忙应了一声,拉好锦被搭在她身上小心盖好,轻悄悄地走至门前,招手让外面廊下等候的人进到内室。腊月寒凉更甚,站了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双手冷得似冰。

两指悬搭于腕间,德妃猛地睁开眼,我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两人对视良久,德妃的手竟未收回,只盯着跪于脚塌上的人认真端看,缓慢坐起。

弘晖挪着双膝往前凑了些许,小心扶住。稍时,退到脚塌后跪好,额头叩在地上,隔着厚软的上好毛毯仍是咚的一声闷响。

“孙儿弘晖请玛嬷安……”

“弘晖……”

德妃甫念一声,室内复又安静,没有人说话,连呼吸声都听不见。她没看我,手却伸过来指住。我跪在弘晖身后,点头应是,她却突然抬眼看过来,满是质疑纠结的复杂神色,甚至是怨,指尖都在抖。

弘晖摘了腰间玉牌双手平举向前,德妃接过抚摸良久,眼底都湿了,泪悄无声息滴落在白玉字牌上,湿了金黄穗子。喃喃自语,“弘晖……四十三年……你……不是……你……弘晖?”

弘晖点了点头,我看不见神情,只听见满含孺慕之思的声音,微哑,“是,玛嬷,孙儿是弘晖。”他说着低下头,不知从身上掏着什么,不一会儿手又捧向德妃面前。

掌心静躺一只荷包,红得淡了,团花暗纹益加深刻,如胤禛那一只,颜色虽变,却仍被珍藏得完好,未见丝毫磨损。

德妃抬手轻抚过荷包边角,指甲颤抖着挑起开口处,隐藏其内的金黄小字现于眼前,如同那块白玉所雕。手指一抖,连着弘晖的指尖勾过去,攥紧玉牌的手颤微微地几乎摸到脸上,极似胤禛的眉眼。

我不知弘晖在她耳畔说了什么,就听见一声哭,压抑的,释放的,似悲,似喜,汇集了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泪,滑落脸颊,直流到弘晖颈后那条黑亮亮的发辫间,泛着水光。

“弘晖,是我的孙儿,是弘晖,真的是你。”

我抽了帕子擦拭眼角,起身走向房门,才掀了帘子,听见德妃唤我留下。

嘱着弘晖好好诊脉,看要如何调理一二,德妃不


状态提示:279.人生如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