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车上的人有很多在马车走了半日时遇到的小镇上下了车,车厢里也就宽敞了不少,算上姜云浅也就剩下六个人,各自找了舒服的位置坐下,车门车窗都打开,小风吹进来,空气一下子就清新了不少。
之前车里人多,相熟的人就互相说着话,姜云浅听出西秦人与大周人在口音上多少有些不同,但对于大周人,西秦的百姓也没有多少仇视,毕竟做为最临近的两国,不打仗的时候两国贸易互往,对于两国百姓来说都会是格外的收入。
而且,就算打仗,那也是两国掌权者的决定,与百姓也没多大关系。
此时车里人少了,除了一对父子之外,剩下的人都不认得,互相聊起来才知道六个人中有三个青年是西秦人,而姜云浅和那对父子却都是大周人。
那对父子看起来都很文弱,父亲大约三十多岁,儿子也有十五、六岁,虽然身量都很欣长,但因为长得瘦,给人的感觉就有些弱不禁风,倒是符合在西秦人眼中大周朝男子的形象。
大周朝这些年都流行这种文弱的书生,王北只瞧着外表也有几分书卷气,而王南就英俊硬朗的模样就有些不合时宜,但姜云浅知道,用了不几年,到顾家平反之后,仿佛**之间,整个大周朝就开始流行英俊健美的男子,只可惜前世的王南没有活到那一天,不然以他的样貌更会招蜂引蝶。
刚开始时,姜云浅和那对父子还怕他们是西秦人的身份说出来会被仇视,结果那三个青年知道他们是来自大周后,竟都热情地与他们攀谈起来,除了问些大周朝的民风民情之外,问的最多的就是大周朝的物价。
姜云浅怕言多必失,多数都是在听那对父子中的父亲与青年们聊起,姜云浅边听心里边算起账,她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各地的物价也多有了解,前世又管着陈家的账,所以越听那父亲说着,姜云浅越觉得人不可貌相,这人也太能忽悠了,整整把大周朝的物价都提了三成。
但看那三个青年并不惊讶的表情,姜云浅似乎明白了,这三人向那位父亲打听物价,估计是在算大周朝运来的货物到西秦后其中有多少水分,或许他们也是生意人,往后就能知道该如何压价了。
而那位父亲将价提了三成之后,恐怕与大周朝给西秦的价就算有出入,也相差不是太多,加上舟车劳顿,就算价再高上两成也是正常,这样一来西秦人就算想要压价也就不会压的太狠了。
姜云浅心里是很佩服这位父亲,若是换了她可没这个心眼,果然出门在外就是长见识,往后再遇到这样打听价的西秦人,她也就知道该怎么答了。
那位父亲的口才很好,一路上与三个青年交谈甚欢,待到夜晚马车停在驿馆时,几个人已以兄弟相称了,更是相携去饮酒。
姜云浅以自己年纪还小,不胜酒力为由,拒绝了青年的邀请,几人也没强求,毕竟她瞧着年岁也不大,带上她一同去喝酒也没劲,就是那对父子中的儿子也被留在驿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