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也就是北洋水师成立的那一年,英国派出了1700多人入侵西藏地区。西藏地方政府对这些英国人是非常反感的,首领们不喜欢外人来打扰他们。西藏地方政府集结了1万多人抵抗英军,但是由于装备差距太大,没能挡住英军。此时本应站出来的清廷却让步了,在对日问题上为了赢得英国的支持,清廷选择了让步。1890年,清廷和英国签订了《藏印条约》。注意这个条约的名称,这是英国人挖了一个外交大坑,清廷傻乎乎的跳了进去。在19世纪末期,年轻的十三世dá_lài开始亲政(此dá_lài非彼dá_lài)。dá_lài亲政以后,对英国人的侵略行为耿耿于怀。此时这个年轻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在不了解国际形势的情况下,dá_lài认为俄国人是可以信任的。dá_lài准备联合沙俄对抗英国,问题在于沙俄是一个不讲任何诚信而且侵略成性的野蛮国家。英国通过自己的情报渠道得知了dá_lài的打算,决不能让俄国人c手西藏事务。1903年10月,3000英军从印度出发入侵西藏。当时清廷刚刚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战争,清廷已经没有力量估计西南方的战争。西藏人民英勇反抗,但依然阻挡不了英军的进击,不断的丢失土地,之后一直打到了拉萨的门户——江孜,在那里展开了非常血腥的江孜保卫战。江孜保卫战从1904年4月开始到7月结束,持续了大约100天,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7月14日,麦克唐纳率英军从江孜出发,长驱直入拉萨。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9月7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迫与英方签订了《拉萨条约》。条款中隐藏着排斥某国对西藏的主权,建立英国对西藏的保护关系的y谋。清政府觉察到了英国的险恶用心。1905年,清政府任命唐绍仪为全权代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1906年4月27日在北京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即《北京条约》)。英帝国通过两次侵藏战争,攫取了种种在藏特权,为英国后来在西藏从事分裂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给某国造成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为以后边界纠纷埋下了祸根。藏军虽然使用的是英国的武器,招募的英国的教官,但是藏军始终对英国人存有警惕心。在为了让藏军跟萨南康省的新军对抗的时候最大限度的给藏军放血,所以英军驻印部队长官便写信告知那些被藏军招募的英国军官,让他们将疯狂一分钟战术教授给藏军。先不论英军那边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藏军的意思是最起码我学到了这个,以后跟英国人打的话,也多了一项本事,而且只要学会了这个,以后在对上英国人,最起码对英国人这项技术有一个防备,所以藏军得到了这一项技术以后,这些精锐的部队全部苦练这种疯狂一分钟战术。但是如果要练这种战术的话,肯定要进行实弹训练,但是实弹训练,子弹的消耗就十分的大,平时的话基本上都是空拉枪栓,这样不断练习快速拉枪栓,只有在作战的时候才会动用这项技术,而且这项技术也不能轻易动用,因为枪都是进口的,那子弹肯定也全都是从印度那边进口过来的,这都是钱,都很贵的。现在民国的各省军队,平时的实弹训练其实特别的少,平时的训练他们基本上练的就是空拉枪栓,在端枪的时候在枪杆上用绳子系着一块砖头,来练举枪的稳定性。都很少会进行实弹训练,炮兵也是,炮兵只能去定期的申请数额,看能打几发炮弹,而平时的话,基本上练的就是怎么快速的移动火炮,然后怎么挖阵地,就练这些。而藏军呢,他们就算是练习到了这项技术,在那平时基本上也就空拉枪栓,只有在真正的战斗的时候才能配发定量的子弹。在疯狂一分钟的时候,一分钟之内打出将近30发子弹,但是藏军每人身上带的子弹只有50发。这种配弹量已经相当多了,他比同时代的军阀里面的士兵和后来的国民革命军以及奉军什么的,以及新4军和8路军的子弹配的都要足了,这还是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战术需要大量子弹,才会配发这些。但是这种战术太过消耗弹药,本来弹药的储备就不多,一发一发的打那肯定能打很久,但如果用这战术,你就算是不打30发,你打20发吧,基本上弹药就已经没了快一半了,那剩下的子弹就不能施展这种战术了。所以也没法一开始就用,只有在情况紧急或是子弹充足的时候才能动用。而之前那位代本盼着那一千名士兵根本就没有机会施展,而且他们身上子弹也没有带很多,他们只带了30发子弹,那是留着,最后万一碰到很强大的敌人,这是用来自保和撤退,或者是拼死一搏用的,但是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一千多人尽数被打死。而现在进攻的这4000人里边每个人的弹药要比之前的那一千多,他们已经有了最起码打出一分钟战术的一个机会。在排着散兵线,突然这么强的火力打过来,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反击,根本很难应对,对方的重机枪太狠了,那种爆裂的嘶哑的声音,枪声响起,震得人耳膜都疼,就看着斜前面的一个士兵被子弹直接从腰间给撕开了,肠子流的满地,这简直太恐怖了。这个时候藏军前面几排的藏兵已经死伤殆尽,后面的藏军军官立刻命令身边聚集的藏兵排成排,进行疯狂一分钟战术,最起码把对方的机枪稍微压制一下。在军官的命令下,几十名士兵努力壮起勇气,排成两排,哆哆嗦嗦的将要从腰间子弹盒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