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恪与高审行从白杨牧场回来,一路上高审行问了郭孝恪几遍,高峻这是耍的哪一出。郭孝恪虽然已经琢磨出个大概的眉目,但是他也看得出,这位高年兄是个稳不住窝子的人,俗话说的小家雀的肚子里留不住一泡粪,但是添乱却是大有能耐。
因而见高审行相问,郭都督也只是装作迷茫不解地回道,“高兄,也许是他认识到了这样胡来是不妥的,已经改变了主意不再报什么仇了。但是脸子上下不来,就去野牧了。你放心吧,哪里就会有事。”
高审行还是不放心,高峻要是去野牧的话,怎么只带了三十匹马?听了郭孝恪和话,他还是心疑,但是又毫无办法。
郭都督回到了西州,就把长子郭待诏叫过来商议,“高峻此举,也许只是掩人耳目,不致于让牧场村的人一开始就炸了窝。但是我敢说他的主意没有变。”
待诏道,“父亲,高峻兄弟的打仗向来是不按常法,他这样做,除了有你说的这一点外,焉知不是他的惑敌之计?如果真是去牧马,他不会在阿拉山口那里布下人手重点看守。”
儿子的话让郭孝恪的推断更为清晰,没错。但是山口的那些人还是有些没把握,高峻就敢让这样一群杂凑的人去守山口,都督不放心。他安排郭待诏,把焉耆的军务交待一下,之后让他自带了五百人,去白杨河助守山口。
待诏问道,“父亲,那焉耆怎么办?”
郭孝恪道,“焉耆我亲自去坐镇。”他说,高峻是对的,白杨牧能够在远离西州的地方站住脚,光烧香不顶用。人家欺负到头上来还缩着不动,以后只会无法立足。但是他能帮高峻的,也只能到这个份上。
他对儿子说,“你去了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加强白杨河的防务,但是不能领着人杀出去。我们是官兵,没有圣旨是不可轻动的。而高峻却不一样,这小子已经说了是去野牧,那么凡是有水草的地方他都能去。你只须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即可。”
郭待诏答应了,领了人马往白杨河去了。都督立即着手写往长安的奏章,建议长安同意西州在白杨河划区设县,暂名“轮台县”,该县囊括弩支、古屯两城,石城、播仙两镇。
这四处都因为有马匹入伙白杨牧,抱团的心是有的,在这里设县有基础。此议如获长安的准允,那么白杨牧便尽在这四处的拱卫之中。
把奏章送走之后,郭孝恪便亲赴焉耆接替待诏,一应的西州公务都带到了焉耆去。他交待罗得刀,西州重要的信函与公文,要及时送往焉耆。
而柳玉如在家里,更是一点高峻的消息都得不到。有时一想起来就坐卧不宁,她从罗得刀那里打听郭都督那边可曾有什么最新的消息,罗得刀摇头说,除了郭大公子带了五百人去助高大人,其他真的不知。
她偷偷地察看高审行和高岷的神情,同样看不出什么来。这叔侄二人目前的状态好像是暂时相信了高峻去放牧的说法,在掩耳盗铃的心态下忙碌着牧场中的事情。
有长史以及高家的威势在,高岷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把持了柳中牧场的大权。岳青鹤是个守成之官,又无什么后台,他不可能与高岷硬顶硬扛,柳中牧的什么大事小情都是高副牧监说了算,而自己只是个挂了名的大当家。
头一天晚上,柳玉如躺在床上,又看那本《论语》引觉,她恍惚地看到书的后半部里好似夹着一张不一样的纸。但此时她已困到极处,不想去看个究竟。不然,万一清醒了,再想起高大人,就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她梦见高大人旗开得胜,赶着大批的马群回来了。她和樊莺、崔嫣等人奔出去迎接。高大人一见她的面,还像上一次那样,用一个拥抱补偿她这段提心吊胆的日子。她一激动,就醒了。
天光已然大亮,坐在楼下吃饭时,就从院外来了一位信使。
他是从鄯州赶来的。柳玉如得知,是高畅大姐这些日子胎动不安,睡不好觉,郭待封特意请了个假期在家里陪她。
待封因着以前对高畅的误解,对妻子甚是大紧。但是他一个大老爷们,总是侍候不到高畅的心里去。一听妻子说是想柳玉如这些牧场村的姐妹,她现在这样的情形也不便走动,便立刻修书叫人来请这些人。
柳玉如这些姐妹正是百无聊赖,一听有这样的事,便一齐看柳玉如。柳玉如自崔氏走后,也发觉长史和别驾在家里,她们多有不便。想想崔氏那时在家中搅和着,倒比眼下还像个家。
但是她做为小辈,不好说什么,接到大姐的信,正中柳玉如的下怀。她与家中两位长辈说了此事,就忙着打点了要往鄯州去看大姐。
所有的人都想去,只是谢金莲有甜甜在,意意迟迟地不好张口。别驾道,“你也放心地去,甜甜就由我来接送,正好与孟先生多有机会相见。”
别驾又对女儿说,“你也别担心那些蚕,这事还是我教你的,根本难不倒我,”于是,去鄯州的事情很快就定下来。
婆子说,“高小姐的胎动,正是在这样当不当、正不正的时候,可不能大意。这种事我倒可以跟着去看一看的。”柳玉如这才从婆子的话中了解到,原来婆子以前是专门的稳婆,接生、稳胎件件拿手,那岂有不带上她的道理。
于是,这姐六个,连同婆子,就用了崔氏留下来的一套马车,找罗得刀大人办齐了过所,往鄯州出发。
柳玉如偏不坐车,与樊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