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唐之绝版马官>第381章 高丽其国

9  这可以算得上一件大事情,按理说这里是不该有什么人马出现的。由此往东,北边就是奚部,南面是营州。

这奚、营这两部都是抽调兵马随驾出征的。在这里、这个时候出现的任何动静,都因为是在征辽唐军的身后,而不能有一丝的轻视。

如果对方来意不明,那么,就算幽州守军再没力量,也要迟滞对方一下,给征伐高丽的唐军争取一些主动应对的时间。

守将连忙爬上隘口,手搭凉棚极目眺望,他只看到这支出没于山中的马队打着一面白底的大旗,旗上边的字因为离得远,有多半看不清楚。但是前边“大唐”两字却是能够辩认的。

他马上吩咐,“他们是往东去的……速去一人、骑快马、往营州送信,就说有一支不足千人的马队往他们那里去了!表面看是大唐的,但要让他们注意辨别,不要被敌所误!哎!兄弟,怎么还不快点儿!人都跑过去了,你想赶个马后屁吗?!”

营州这次也抽调了马步兵各三万人,因为此地是唐军军需、粮草的必经之地。营州东部狭窄但平坦的大路可以通行大批的车辆,因而需要有大批精干兵马驻守在此,以确保粮道畅通。

要知道,唐军幽、营两州兵马近十万,再加上奚、契丹两部的兵马,总兵力在十五万以上。如果大军的粮道有个闪失,那么也不要伐高丽了,自己就乱了。

因而,当营州守将发现,在自己眼前地面上出现了这支行动迅速的马队之后,他没有一点的犹豫,立即亲自率领人数相当的一支骑兵出动拦截。

这支马队开始时便在奔驰中摆出了防御的姿态,不停地对着营州出来拦截的骑兵、挥舞着天山牧的大旗表明身份。

但是事情并非这样简单,不然在战场上也就没有诳敌之计了!营州骑兵常年在本地驻扎,哪条山谷通向哪里比谁不清楚?

他们开始时被天山牧的马队甩在后边,但是不久就在他们正前方的谷口里闪出来,摆开了队列、弓上弦刀出鞘,让这些人停下待查。哪知这些人一抹身又钻到另一条山谷中去了!

营州守将高声喊道,“防务所限,我们不能追得太远,去两人快马往安地前线给大军送信,让他们早做防备。”

等他们退回到驻地的时候,从幽州长途奔驰而来的送信骑兵刚刚赶到。营州将官见了他,不禁问道,“你是怎么跑的?难道在半路上也有人拦截于你?”

那人道,“我马蹄子都跑掉了,你还说!”

高丽,其地往东跨海可至新罗,往西跨海可至百济,西北渡辽水与营州相接,北临靺鞨。高丽王世居平壤城,平壤城即汉代乐浪郡,去京师五千里。

有大河一道出自靺鞨部的白山,因色若鸭头,号鸭渌江,而平壤城在鸭渌江东南。若有人要过此江,需以巨舻接济,被历代高丽王恃为天堑。

高丽分为五部:汉桂娄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消奴部。

高丽王以白绫罗制冠,革带饰金扣。大臣则着青罗冠、紫罗冠,耳饰两支鸟羽。着筒袖衫、大口裤、白腰带、黄革履。庶人衣褐,戴弁。

高丽民俗喜欢搏弈、投壶、蹴鞠。大街边均构建四面密封的屋子,叫作局堂,凡是未婚的青年男子都要聚集在这里诵经习射。

高丽人依山谷而居,以草覆屋顶,只有王宫、官府、佛寺才盖瓦。平民在严冬里垒起长坑,炕内生火以取暖。

其国内统治严密,反叛者以丛丛火炬灼体后才斩首。降兵、败兵、杀人及剽劫者斩首,偷盗者要赔偿十倍,婚娶不用币,有受币者会被人耻笑。

高丽官员分十二级,各地官员三年一换,善于职守的则可免于轮换。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在官员的轮换日,如果有不服的则动用武力、相互攻击。而此时高丽王便躲在王宫里,紧闭大门不管不问,谁胜了谁就当官。

高丽人在中国强盛时是很老实的,以下臣之礼自视。一但中国多事的时候,高丽便蠢蠢欲动,偷空侵占抢夺,不恭之态尽露。

因而自汉以来,内地每有一统天下之朝,多有讨伐高丽之举。收其地、挫其锋,对他们在内乱时的不恭敬以示惩戒。

武德初年,高丽王——高建武遣使入朝下书修好,高祖曾与其约定:隋末战乱中,那些流亡在中国的高丽人,大唐会护送回去;在高丽流落的中国人高丽也要遣还,让他们与家人团聚。

那时高建武真当个事情办,悉搜亡命之人达到上万,并且一一护送回来。武德三年时大唐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高祖皇帝还命道士赴高丽讲《老子》,高建武率国人一起去听课,最多时每日达到过数千人。

不过高丽在此时以为与大唐修好,便犯了为所欲为的毛病。自武德四年开始,便封闭了它南边的新罗、百济两国通往大唐朝见的道路,并且多次不经大唐同意入侵这两个小国。不但如此,还经常越过鸭渌江,屡侵辽东之地。

那时高祖在世,曾经对左右说过,“所谓名实相副,以前高丽曾经以臣下之礼事大隋,而最终与炀帝反目,哪里有臣子的做派?朕只要安定,何必受他这些虚礼!”

当时大臣裴矩、温彦博进谏道:辽东本来就是中国的箕子之国,魏晋时就在封地内,不可不以臣视之。中国与夷狄,犹如太阳于列星,不可以不降服。

当时正值秦王李世民大败突厥颉利部,高建武遣使称贺,并且献


状态提示:第381章 高丽其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