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我是旅行家>第一百十七章 说相声的老先生,牛街奶酪魏

满清遗老这是个贬义词,指的是那些现代都市中还保留着满清时候生活习惯的老人。大褂,无疑是满清遗老的一个标志。但是我看着那老先生,很快又打消了这一个猜测。

这老先生虽然穿着大褂,但却没有留辫子。而且这年头,满清遗老比野外的大熊猫还少,哪能这么容易就遇见一个。

萧雅韵显然没有我这么多顾忌,直接笑着看着那老先生笑着道:“上课时候老师给我们学了吆喝的腔调,但是我没学会。只记得这吆喝的词。”

老先生哈哈一笑,“你能记得这词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还知道这吆喝的,除了我们这一帮说相声的之外,可就不多喽。”

我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好嘛!原来是个说相声的,我说怎么穿大褂呢。

老先生站起身来走到我和萧雅韵身前,笑着道:“我给姑娘你和你的这小情郎学一学这吆喝,学完了我也得走了。还有个场子要去。听好了!”

说着,老先生一咳嗽嗓子,朗声道:“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的炸排叉诶!”

老先生的声音嘹亮清脆,仿佛能传出五里地。听了这声吆喝才知道,这老先生说的萧雅韵腔调不对是什么意思,和萧雅韵比起来,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先生的吆喝带着一股烟火气息,好像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天桥底下那热闹的集市当中一般。

老先生吆喝完这一嗓子之后,小吃店里的几个顾客纷纷鼓起掌大声叫好,老先生笑着朝四周一抱拳,道了声谢转身走出了小吃店。

看着老先生的背影,我忍不住感叹道:“好家伙,这范儿.....真够大气的。”

萧雅韵笑着低声道:“老先生不是说他是说相声的吗。我们老师说相声是一门需要功力的艺术,很多说相声的,都是从七八岁甚至五六岁就入了这行。我想这位老先生,说不定已经站在舞台上几十年了。”

我笑着点点头,说了句也许吧扭头看向桌上刚上来的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呈圆形,看起来有些像切成段了的油条,但是夹起来才知道这比油条要重上很多。我尝了一口,外焦里嫩,香味浓郁。

萧雅韵拿筷子指着奶油炸糕笑道:“这奶油炸糕据说是1900年庚子年以后,学洋人的玩意儿,后来进行改良的。你看这样子是不是和西点泡芙差不多。”

我一耸肩,“泡芙没看出来,倒是觉得挺像油条的。”

萧雅韵瞪了我一眼,“没劲,你这人一点都不浪漫。”

我大汗,“你这什么逻辑啊,这都能和浪不浪漫扯上关系?咱讲点道理行吗,像西点泡芙就浪漫了像油条就不浪漫了,这没任何道理吧。”

萧雅韵夹起一块艾窝窝直接塞到我的嘴里,狠狠瞪了我一眼,“我说它有道理它就有!吃你的吧别给老娘废话。”

在护国寺解决了这顿不知道算是午饭还是早饭的饭后,我和萧雅韵直奔牛街而去。

来到牛街之后萧雅韵顿时被一种食品所吸引住了——宫廷奶酪。

无论究竟有没有去过牛街,只要稍微了解一点的牛街的人都知道牛街上宫廷奶酪公认最好吃的一家店——奶酪魏。

清光绪初年,奶酪魏创始人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得美名奶酪魏。奶酪魏家的绝活就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原先只在前门大栅栏所有戏园子门口设摊卖奶酪,后来大栅栏胡同路西租了一家门脸,字号叫“麟记酪铺”。一年四季都有奶酪卖。

在梁实秋的著作里还这样记述:“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径此地必定喝他两碗”

走到了奶酪魏的店门口,发现就算不是节假日这店里的人也还是不少。店有两块招牌,一块就在门的上头,黑底金字的匾额上奶酪魏三个大字。另一块则是在突出来的墙壁之上,和匾额正好相反,黄底黑字,奶酪魏上头有中华老字号的小子,两边则是两个清真。

等了十几分钟后等到了空座,我点了宫廷奶酪和杏仁豆腐这两样奶酪魏的招牌甜点。

趁着等甜点的功夫,我拿着手机查了一下宫廷奶酪。奶酪这东西,其实本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发明的,又称乳酪或酥酪,是用牛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这玩意儿的传统做法是将调配好的鲜牛奶和糯米酒盛进小碗后,再放进松木桶中烤制,最后用冰块降温使其凝固而成。在元、明、清三朝奶酪曾是只有皇家才能独享的宫廷小吃。

现在国内几个大的牛奶牌子,旗下也都有奶酪在卖,名字不一而同,有直接叫奶酪的,还有叫老酸奶的。

宫廷奶酪上来后,我直接拿起碗把碗倒了过来,看着萧雅韵笑着道:“把容器倒过来而奶酪不洒,这是检验奶酪是不是好奶酪的一个重要指标。”

萧雅韵端起碗挖了一勺子奶酪送入口中,头也不抬随口道:“你刚刚拿手机就是查这个?”

我话音顿时一滞,“差...差不多吧。”

“呵呵,真够无聊的。”

我默默地把碗倒扣回来,拿起桌上的勺低头吃奶


状态提示:第一百十七章 说相声的老先生,牛街奶酪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