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原始崛起>第120章 夯土

苏阳觉得可能是结冰的时间太短,他也没有先投放诱饵,反正这次冰钓失败了,不过也无所谓,不缺这点鱼开锅。好吧,总得找点借口安慰自己。

大雪封山,暂时没什么事情可做,索性提前规矩新部落,建立模型,这样也好搞清楚到底差些什么。

之前他就考虑过房屋的问题,无非三种,木制、土制、石制,各有各的好处,也可以混合制屋。当初是部落联盟,现在是合并部落,所以到头来只有一个大部落,房屋建设就不分彼此了。

木屋已经有一个粗糙的成品,经受住了考验,在风雪中也没有倒下,只是缝补了一下屋顶罢了。

至于选何种材料,其实与环境有关系,比如后世的巴蜀一带,就以土墙房屋最多,而到了湘江一带,木质的房屋更多,甚至出现某个小镇全是木头房屋。反而在一些山上,石头的房屋会多一些。当然这只是苏阳自己片面的了解,因为在现代的老房屋已经很少了,修缮的古镇什么的,不能作为考证。

“咔咔!”他正在打磨木片,用来做夯土的工具,夯这个字上面是大,下面是力,指的是大力才能出奇迹,这当然是胡扯的,不过夯土墙确实需要劲大。

原理倒也很简单,用两块木板把有黏性的黄土夹住,宽度有一尺左右就行了,木板里面填充泥土,人站在上面用木棒把泥土杵实,相当于把泥土加固,增加密度,使其定型。

然后层层叠加,最终就筑成了土墙,这种方法也叫版筑,历史可查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用夯土版筑房屋、城墙等建筑物了,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末期。

苏阳自己没有筑过土墙,但是见过别人怎么弄,想要复制出来并不难。

土墙的房屋在夏天特别凉快,冬季也强过山洞很多倍,只要把墙壁筑厚一些,甚至能抗住地震,即便是猛兽群跑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冲垮。只要做好防水,也就是别让土墙被雨水淋了,可以用很多年不坏。

“野子,你带人把木板打磨出来。”

他是打算现在就修建一个缩小版的土墙房屋,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冬天时间太长,如果不提前做准备,那就太过浪费了。

给别人安排了事情做,苏阳自己在削陀螺,自然不是用来玩,而是用来吊出房屋的垂直度,选沉重的木料削制打磨,以麻作线,到时候夯土墙的时候就可以用陀螺保证角度正,防止倾斜倒塌。

同时已经计算出了房屋的大概尺寸,就在部落外面选了快空地,把积雪清理了出来,他用草木灰当作石灰来用,规划出地基的线路;又用扁担来丈量,虽然这个计量单位无法做到与现代对等,但却可以相对标准。比如长宽是五比三,那么长的这边用五个扁担长或是十个,宽的这边用三个或是六个扁担长。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好吧,中国话真难学。

苏阳叫来帕布他们,沿着撒好的线路挖坑,这可比挖陷阱简单多了,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提前培养了战士们怎么打基地。

等坑挖好之后,便把条石埋在里面,到时候泥土要夯在这些条石上面,所以条石的尺寸很重要,厚度与宽度至少要大过一尺,至于长度就随意了。

当然,因为没有凿石头的金属工具,所以选取的都是天然石料,不可能每一块都差不多,宽度与厚度有区别,这个就要取决于怎么用了,比如厚一些的石头,那么坑就可以挖深一些;又比如侧面不平整的,在拼接两块石料地基时,可以砸一些小石料在缝隙中。至于说石料的正面,就要尽量选稍微平整一些的了。

他想到了之前的西蒙部落,现今芒部落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石料,河流两边沿途的石料也不少,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且为了防止河水突然上涨,洪水暴发,虽然这种机率很小,但是安全起见,他决定把原定修建部落的位置后撤,选一个地势较高一点的地方,至于后撤而空出来的地方,也可以用来种植粮食,也作为孩童们的安全活动场所。

最开始房屋肯定没有那么多,所以会是半群居的状态,然后逐步增加房屋,或许到时候会优先分配给对部落有贡献的一小撮人,这种方式并非私有制,因为所有财产都属于部落所有。

苏阳并不会站出来提倡什么人人平等,分田到户的傻事,因为一旦私有化,各种矛盾就出来了,人性自私论这个问题争论不出答案,或许每个人出生都是纯净的,只是后天被污了,所以有了自私的一面;但也可能人性中本来就存在自私,环境改变就可能被激发出来。

让族人们都为了部落而生,为了部落而活,为了部落而亡,才是现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此外对于养殖这件事,也该进入冬歇期,他之前提出养这么多兔子过冬,其实是不对的。正常的做法应该在冬天前宰杀家畜,只留下母种,等冬天过了在培育新的一批家畜进行养殖,养到入冬前又宰杀。这样就避开了冬季没有足够的食物、草料养家畜的问题。

就如棕熊也是这么干的,吃饱后冬眠,然后会在开春时生下熊崽子,才有足够的食物把崽子养大。

又说到猪,春天时小猪出生,因为猪还小,吃不了多少。等到夏季猪长到半大,族人能采集的草料,粮食渐渐丰富;到了秋天各种丰收,把猪催肥,好好养膘


状态提示:第120章 夯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