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海商>第廿四章 大整顿(二)

不知道是局的影响,晏世轮发现自己的思路似乎不够灵活。何必一根筋似得去按照常规套路狂攀科技呢?穿越者的优势,不就是在于利用现有能利用的任何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力量吗?而且自己有着超出别人三百年的科技知识,又熟知历史,没必要像原历史上,一点点的耗费眼前的宝贵资源,去填那已经落后于世界的基础工业了。晏世轮此时的想法就是,利用台湾木材资源的便利、基隆已经开始的纺织工业,继续下大力气搞风帆战舰。而继续发展风帆战舰,还在于性价比。虽然可以像郑家那样,大规模发展少花银子的人力船,这样在十七世纪末期也可以打败入侵台湾的荷兰,但是作为把眼光放到十八世纪甚至是十九世纪的晏世轮,不会也这么走低端路线,人力船,永远,也不能成为金乡军的主力。而风帆的作用暂时也是便宜的人力船替代不了的——

金乡军水师有个传统,就是但凡新加入金乡军体系的海军战士,不论是地面人员,还是出海人员,都务必利用海商、商业司等航海贸易的机会,锻炼队伍。而宁凤晨应晏世轮要求,也在设计建造自己的风帆训练舰。历史上许多国家,直到二十世纪,仍然使用风帆训练舰培养年轻的海军军官。帆船航海训练要求海员熟练观天象、识水文、驾篷帆、操橹桨、攀高桅、打缆结等最原始而又最基本的技能,通过这些技能训练,可以使学员掌握传统的导航技能,如果在战争中失去了先进的定位手段,使用六分仪等传统天文定位仪器就成为一种重要方法。风帆训练舰还被各国海军公认为培养团队精神的利器。帆船上的大部分动作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如升帆、收帆、必要时一起划桨等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才能够完成,这种“同舟共济”的意识和习惯自然地会产生团队的凝聚作用。

所以金乡军无论陆军还是海军,精神面貌都是大明现下首屈一指的,虽然说晏世轮现在的这些兵称为“官军”十分牵强,但是在护航商队、捕鲸训练,外出执勤时,都是打着大明海军飞龙旗、飞豹旗旗号的,这也不知不觉间震慑了倭国、海盗等宵小,在骨子里,整个东亚,此时仍然每人敢触大明的天威,即使他现在无比的虚弱,积威三百年,岂是番邦外夷所能忤逆的?

而帆船战舰的好处,还在于帆船的发展历史。作为介于人工浆船和蒸汽动力船之间的一种船型,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古代欧洲海战史就是一部风帆战舰发展史,特别是作为海上强国和拥有最先进风帆战舰的西班牙,对风帆战舰的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正是有了风帆战舰,才使古代海军走向大洋,驶得更远,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海上战争。直到1802年春天,由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出现,风帆战舰一直是大洋上的霸主。随着新技术的革命,风帆战舰被蒸汽动力战舰取代,但这个古老的舰种始终没有消亡,而是以风帆训练舰的形式出现,风帆战舰特有的操作方式、深奥原始的航行定位和对船员娴熟的航海技术及生理意志品质的要求,都对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现代人类具有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目前世界上有24个国家的海军拥有风帆训练舰,保留风帆训练舰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注重航海传统的欧洲和美洲。其中欧洲的西班牙、芬兰、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葡萄牙、瑞典等国就占有总数的一半,南美的乌拉圭、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等国拥有9艘,而亚洲只有印度尼西亚、阿曼、印度和巴基斯坦装备风帆训练舰。

在自己的蒸汽机动力、工业化量产钢材等都没影子的现在,如何能像美国那样终结掉现在驰骋各大洋的所有风帆战舰!?晏世轮清楚,现在要做的就是——

首先要维持现有的原始“生产线”,全力建造“平倭”,利用自己造船速度和船只实用性的优势,以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

其次,台湾所获的日本木材,以大量的柞木为主,虽然也是造船的佳品,但与北欧橡木相比,仍然不能达到相应的硬度和强度,所以接下来务必要加速寻找原料(项目),制造“灭虏”,之前的后两艘“灭虏”,之所以能够完成建造,全都凭借着大明之前的底子。现在再去东南沿海随随便便找这么几艘船的龙骨,犹如痴人说梦。虽说1627年后,金乡军将有共三艘“灭虏”同时服役,在此时面对“海上马车夫”,还是不够看的,上次能正面硬撼特罗普,完全是因为自己船只火炮数量和精度上的优势,再加上这帮红夷根本没把晏世轮他们当回事。下次再碰到眼红了的特罗普,可能就没这么简单了。而对于每艘“灭虏”近七百人的人员需求,采用宁凤晨的老套路,去东南沿海、甚至整个东南亚华人地区,进行船员、水手的招募。至于船上的火炮,现在也是晏世轮最为忧虑的,靠偷抢永远不是正路,现在虽然能够依靠手工和水力镗床进行每月一门的打造,但是对于金乡军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这无异于是龟速,甚至是蜗牛速。想到这里,又用眼睛扫着宁凤晨,看的宁凤晨是泛起阵阵鸡皮疙瘩。

最后,依然要在基隆,继续研发“荡奴”。付明方的船只模型,晏世轮看后,感觉这种四层、五桅杆的大型战船,将是未来金乡军的绝对主力战船,此船一出,只要现在欧洲没有穿越者出现,则必定所向无敌。这又不得


状态提示:第廿四章 大整顿(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