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文艺生活>530.第529章 海选

像这样的场面在京城各大酒吧歌厅里上演着。

酒吧驻唱歌手虽然被称为歌手,但他们无疑处在歌手这个圈子的底层,比那些在地铁口卖唱的流浪歌手强上一些。

就算是驻唱歌手,也分为三六九等。

有的在各大酒吧歌厅混的时间长,和老板们熟悉,受客人欢迎,能拿到更高的出场费,也有刚出来卖唱的新人歌手,只能混个温饱。

甚至白天还要到其他地方打工才能在京城生存下去。

“北漂”这个词代表的不仅是青春和奋斗,还有艰辛和磨难。

《华国之声》这档节目的海选在驻唱歌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就是一种炒作;有人却心潮澎湃,认为终于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前者多是这个圈子里的老人,见多识广,也或者是心灰意冷,后者是年轻的歌手,他们对未来抱有期望,不怕失败。

也有人认真的研究了这档节目的规则,黄勃就是如此。

他没有被四名明星级别的导师吸引,也没想着能拿冠军,最终和音乐公司签约。

黄勃清楚以他的条件即便得到导师的认可,和音乐公司签约,前途也很渺茫。

他觉得这档节目有一点说的很好,那就是展现自我。

无论结果如何,我在这个舞台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电视播出被更多的人关注到,不只是为了能够让家人看到。

电视面向全国播出,兴许就会有人觉得这个黄勃不错,这就是机会。

他在京城这几年,欠缺的正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他会唱歌,会跳舞,会说笑话,这么多年在歌厅的历练,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不怯场。

黄勃琢磨了之后,决定前去报名,参加《华国之声》的海选。

大多数参加海选的人不像黄勃那么想,他们更关心怎么样获得导师的青睐,以及和音乐公司签合同,成为一名正式的歌手。

《华国之声》节目组和四家音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四家都是京城本地的公司,从事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推广工作,有一定的名气,但和海外的音乐公司还没办法相比。

这毕竟是一档新节目,就算联系那些大型的音乐公司,人家也未必会感兴趣。

而且,林子轩有着其他的打算。

一旦这档节目获得了成功,那通过节目成名的参赛者以后很可能成为国内的著名歌星,这些人会被音乐公司签下来,替他们赚钱。

这种感觉就像是替他人做嫁衣,那还不如自己开一家音乐公司。

《华国之声》这档节目在电视上播出,保证了参赛者被观众熟知,成为公众人物,然后签到自家的音乐公司,替公司赚钱。

这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然而,目前姗姗文化和好梦公司都没有音乐制作部门,也没有培养和推广歌手的经验。

第一季节目只能和其他音乐公司合作,等到节目有了名气,就能自己运作了。

按照合约,这四家音乐公司会派人在音乐方面对参赛者进行把关。

比如在海选期间,音乐公司的人会挑选出那些声音识别度高的参赛者。

当的时候,有些歌手一听就知道是谁,有些歌手则需要仔细听才能分辨的出来,这就是声音识别度。

识别度越高说明声音越有特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值得培养。

除了对参赛者把关,还要对入围的选手进行声乐方面的基础培训。

四名导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那就需要音乐公司的乐理老师出面。

很多酒吧驻唱歌手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只是通过磁带或者音乐光盘练习唱歌。

这只能说是一种模仿,而不是真的懂得了乐理。

就算是一个不懂五线谱的普通人也能通过模仿唱的不错,却很难成为专业的歌手。

所以,选出有特质的声音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录制节目。

到了导师选择学员的阶段,那些被选上的学员会继续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培训。

这些培训都需要花钱,这是和音乐公司合作的一个原因。

作为回报,音乐公司有权利选择和参赛的学员签约,培养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

虽说《华国之声》不允许专业的歌手参赛,但音乐公司有可能会让旗下的新人歌手混进来,进行宣传炒作,提高知名度。

这就是猫腻和黑幕了。

好在只是第一季,谁也无法预料节目能不能火爆起来,音乐公司的小动作做的很节制,慕姗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明年的第二季,肯定会有更严格的规则,这种事杜绝不了,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公平。

黄勃到《华国之声》节目组所在的紫玉饭店报了名,填写了个人资料,参加了初选。

初选相当简单,就是看看唱的怎么样,有没有基本的唱功,把浑水摸鱼的参赛者淘汰。

这不是达人秀,而是歌唱比赛,重点看的是唱功。

这对黄勃来说是小儿科,很容易进入了初选,复选是挑出那些在声音上有特色,有一定培养潜力的歌手进入节目录制环节。

只有进入复选的选手才有机会上电视,还不是一定能上电视。

选手在录制过程中表现不好,出现低俗的表演,或者发生意外,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掉。

在复选通过后,黄勃拿到了一张更为详细的


状态提示:530.第529章 海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