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文艺生活>721.第720章 演员和角色

十一月中旬,冯远证和刘滔等人前往金陵做宣传。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金陵电视台即将播出大结局,电视台特意邀请剧组成员前往,宣传造势。

在电视剧播出期间,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强烈反响,以及妇联的重视。

金陵本地的媒体纷纷报道,不仅上了娱乐头条,还成为了社会新闻。

“家庭暴力”问题一时间备受各方关注,媒体和各位专家从家暴的成因,到对待家暴的态度,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和lún_lǐ道德的层面。

电视剧从一个侧面,拿出一个特殊的案例分析了家暴的成因和带来的危害。

实际上,生活中的家庭暴力往往普遍存在,不易察觉,难以定性,远没有电视剧反映的那么典型和突出。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冯老师,等会下了飞机,您可当心点,我听说金陵市民对您是恨之入骨,要不您还是带个口罩吧?”刘滔提醒道。

刘滔没想到这部戏播出后反响那么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共二十三集,投资不到五百万,中等制作规模,主要是室内戏,没有当下都市剧中的谈情说爱。

整部剧气氛紧张压抑,和主流市场不合。

再说,电视剧在地方台首播,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播出平台对一部戏的影响很大,比如《白蛇传》,上千万的大投资,在华国电视台首播,各种宣传推广资源,这是它火爆的主要因素。

在地方台首播意味着失去了在省级卫视黄金档播出的机会。

国内每年播出那么多部电视剧,真正被观众记住的不多,大多数默默无闻,引不起任何的反响。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题材敏感,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敏感题材容易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导致观众的逆反心理。

就像冯远证出演的这个角色,一般电视剧里男主角都是正面形象,光辉伟岸,很少用犯罪分子做主角,让观众看得咬牙切齿。

在金陵媒体的报道中,观众对冯远证极为痛恨,真想见一次打一次。

他是出名了,不过出的是恶名。

“这是好事儿,说明观众认可了我对角色的塑造,我其实想了两种方法,一个是突出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他不是天生残暴,而是心里有病,让观众同情他。”冯远证解释道,“另一种是让观众痛恨他,这是男人对女人的霸权意识和占有意识在作祟,我琢磨着咱们这部戏的主旨既然是反家暴,痛恨比同情更有力度。”

“您的目的是达到了,可观众不理解,他们混淆了演员和角色。”刘滔担心道。

刘滔在剧中扮演一位因隐瞒过去而遭受丈夫猜疑和暴力伤害的妻子,她不断忍耐,最后从绝望中惊醒,变得独立自强。

这属于正面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同情。

鼓励那些受到家暴的女性勇敢的站出来反对家暴,不再继续忍耐和纵容下去,否则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种情况我有心理准备,有朋友看了这部戏,打电话给我妻子,问她有没有受到虐待,还有人让我去看医生,认定我心理有问题,不然演得不会那么逼真。”冯远证无奈道。

冯远证和妻子结婚多年,感情很好。

观众看影视剧会出现把演员和角色弄混淆的情况,不光是反派演员,正派演员更是如此,这是常见现象。

大家看到某位演员在影视剧里高大英俊,风度翩翩,就认为这人生活中也是如此,从而产生一种错觉。

等到媒体爆出这人私生活混乱,吸毒打架等等丑闻,感觉惊讶,不能置信。

这叫做人设崩塌。

影视剧里的角色属于人物设定,和演员本人的性格没有直接关系,两回事儿。

影视公司为了迎合观众和装成影视剧里的形象,让观众混淆演员和角色,偶像就是这么打造出来的。

那是对正派演员而言,对于冯远证的这个角色,还是不要混淆的好。

一旦被观众贴上家暴的标签,将影响到冯远证今后的发展。

观众在电视上一看到冯远证,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个性格扭曲变态的人物。

不过冯远证对此不太在意,他主要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拍戏更多的是为了兴趣,有好角色就接,主角和配角都行,一直不温不火。

下了飞机,冯远证没有戴口罩,他觉得面对记者或者观众没必要遮遮掩掩,他是一名演员,塑造角色是本职工作。

金陵电视台派人接他们。

随之而来的还有当地的记者,他们对剧组的导演和演员做简短的采访。

刘滔热情的和记者打招呼,她对金陵并不陌生,十五岁就进入金陵军区集团军文工团,成为一名文艺兵。

她在部队里除了军事训练还学习文艺表演。

冯远证平时是个随和的人,面带笑容和记者挥挥手。

这一笑把几位女记者吓了一跳,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冯远证总是板着脸,撇着嘴,已经让人毛骨悚然了。

没想到他笑起来更可怕,总感觉要暴起伤人。

这是心理作用,如果没看过电视剧,会认为冯远证笑得和蔼可亲。

这导致记者多数在采访刘滔,很少有记者采访冯远证,一方面刘滔的名气大,另一方面是心里有点怕。

机场围观的


状态提示:721.第720章 演员和角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