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改变的,轩辕承天深有体会,他觉得以前的慕清秋或许没有野心,以后的慕清秋却未必没有野心。
毕竟至高无上的权力,诱惑力太大。
龙洲大陆千年前,是有女帝的,这也是慕清秋明明是女子,轩辕承天照样忌惮的原因,如果慕清秋动了野心,她登高一呼,会造成什么效果?
轩辕承天摆摆手,摒退了还有未尽之言的轩辕鹏,独自在殿内来回踱步。
慕清秋在民间有善堂近百家,善堂救了很多人,避免了乱民、暴民出现,却也将这些人的心思带离了皇权掌控。
慕清秋在民间有读书斋数十家,读书斋几年来为朝廷培养了不少贤才能人,这些人几乎都是贫寒出生,他们原本没有求学的机会,却因慕清秋改变了命运,他们对慕清秋的感激,丝毫不亚于善堂之人。
慕清秋在民间,有彩衣坊、(美味)糕点铺、雅客居等等,美丽的衣料、美味的糕点、别具一格的美食体系,她所创造的这些,每一样都深入人心。
别说那些受慕清秋恩惠的,就算花钱买衣料、糕点,进雅客居消费的人们,恐怕都对慕清秋风评俱佳吧!
如果慕清秋登高一呼……
轩辕承天越想眉头皱的越深,他果然不能不防啊!
要拿慕清秋怎么办呢?
轩辕承天正发愁着,有人来报,说边关有战报送到,边关之事不敢怠慢,轩辕承天立马让人呈上来。
打开一看,轩辕承天脸色歘的一下黑了。
败战,竟然是败战!
北蛮国要死的老皇帝没死,活了,活过来之后,趁着天昭国天灾轻待边防,向天昭国发起了进攻,且来势汹汹。
流火球?什么鬼东西?
轩辕承天让人宣左右二相及一帮重臣入宫见驾,这事儿得好好商量商量。
临了,又加了两个人,昭福郡主慕清秋和元玄。
轩辕承天想,昭福郡主总能有些奇思妙想,或许她能想到攻克流火球的应对法子?!虽然对慕清秋心生忌惮,但不得不说,慕清秋的很多法子,确实有利天昭。
很快,慕清秋和元玄先一步进宫。
慕清秋刚到宫门外,就碰上了出宫宣旨的各路内监,她问过宣她进宫的内监,小内监很崇拜慕清秋,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要宣众臣进宫,却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知无不言的都悄悄告诉慕清秋了。
慕清秋一听,是兵部递交了战报,便知道怎么回事。
原本皇帝接到边关战报前她先知道边关情况,本就不合常理,容易惹皇帝猜忌,可担心义父和弟弟的安危,慕清秋也考虑不了那么多。
此一时彼一时,既然皇帝已经知道情况了,她也不能太急不可耐了。
于是,面见皇帝时,元玄与慕清秋双双跪下,转变了话头,请皇帝给二人赐婚。
并言明,二人喜闲云野鹤,想归于乡野。
轩辕承天闻言,眉头微挑,看着殿前跪着的一对璧人,心里很怪味。
心说这慕清秋真是心思剔透,他这边刚起疑,慕清秋就来了这么一出。
还想顺走元玄,真会挑人,元玄可是天昭国栋梁之才,就是来历有些蹊跷,还没摸清楚,不敢放心用。
而对慕清秋,轩辕承天也确实是动了心思,慕清秋声望再高,女人一嫁人也得从夫家,慕清秋如果嫁入皇家,她的声望自然会归入皇家。
到那时,慕清秋在民间积累的声望,将会成为天昭皇室的民心,对稳固国本大大有利。
可轩辕承天还没挑破,元玄和慕清秋就如此直接的请旨,让身为皇帝的轩辕承天有些为难啊!
准奏?绝对不行。
慕清秋民心所向,元玄才华横溢,这两人凑一起,居于乡野就像龙居浅滩,他们总有一日会遨游九天,真到了那时候,皇权堪忧,轩辕承天不可能放虎归山,至少不可能将元玄和慕清秋放归一处。
不准奏?
轩辕承天是皇帝,他有至高的权力,但慕清秋和元玄男未婚女未嫁,且两人在古阳镇,据说已经选好了大婚的日子,要不是恰巧益州襄河水患,他下旨将人调走,元玄和慕清秋已经成为夫妇。
说到底,轩辕承天似乎没有不准奏的立场啊!
正在轩辕承天为难之际,吴常德来报,左相、右相等一众朝臣觐见。
轩辕承天一句押后再说,堵了元玄和慕清秋的口。
请旨赐婚不过是借口,轩辕承天赐不赐婚,慕清秋不在乎,反正过日子的是她和元玄,他们两人没意见就成,对轩辕承天的不赐婚,她并没当回事。
元玄心里却很不舒服,赐婚,他要完婚何需找天昭皇帝赐婚?
只是他们起初的破釜沉舟在见到宣旨内监时,改变了策略,想避己锋芒,找个借口拖延时间等朝臣进宫罢了。
虽是借口,元玄却也存着试探之意。可惜啊!这轩辕承天的态度明显有问题。
他与慕清秋年貌相当、两情相悦。
慕清秋来自乡野却得封郡主,他虽无品无级却是右相的侄孙,两人明面上的身份也般配,加上右相、福远将军同意,两人的亲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这么顺理成章的事情,借皇帝金口玉言讨个赐婚的旨意,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皇帝没有不准的道理。
结果轩辕承天啥话没说,借着接见朝臣将此事押后,押后其实是搁浅不提吧!
元玄心中冷笑,原本他对挑起天昭、天赐两国纷争,搅乱天赐朝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