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布衣卿相>第十四章 乡下小儿

“前面就是陈庄了!”夏李氏一手扶着放在大腿上的篮子,另一只手指向斜前方。

现在天色已经大亮,夏元鼎看过去,隐藏在桑树、梧桐树、榆树下,有袅袅炊烟升起。

现在人家才刚刚开始吃早饭,他们已经走将近一个时辰了吧,回头去看已经看不到杜山村的样子了。

吃着嘴里的食物,夏元鼎不停地四处张望,不管是路边开的野花,还是水沟里偶尔的响动,都是他观察的目标。

“娘,外公家是在哪个方向吗?”夏莹雪咬了两口馒头,用纤细的手指指着一个方向。

“对,就是在东北的方向,从我们村子出去,沿着映柳河往上游一直走,就是李圩了。”母亲解释道。

知道就知道吧,可是夏莹雪在得到母亲解答后特意的看了看弟弟,这令夏元鼎大为不解啊,不就是知道吗,有什么可得意的。

想当年他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畅行中外。,他的大脑里可是藏着整个世界。

日头渐高,再经过一个村庄以后,夏元鼎发现路上三三两两的人多了起来。

有的驮着粮食,有的带着农具,还有的拉着编制的手艺,有竹子做的和木头做的。

最羡慕的就是能骑马的了,呼啸而来,留下一地尘土飞扬。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夏元鼎远远的看去,就见一片房屋林立,多是木质结构,高低相映,沿着街道两侧分布着。

再走进,就能看得清店家高挂的字幅了,布庄、绸缎铺、客栈、酒楼等等。

“我们到了!”

“就这!”夏元鼎心里想到,出了一个三层的酒楼,其他的都是一两层的木质建筑,这个小镇还真是小镇。

村民们聚集起来的地方就是集了,是一处很大的空地,处在小镇的南方,因为镇子是南北长型分布,去集上是穿过镇子的行为。

夏元鼎就和姐姐在牛车上等着,父母要把带来的绸缎布匹和鸡蛋等卖掉。

走走停停,就见牛车上的东西越来越少,接着就是沽酒、买盐、买酱等的行动了。

“元鼎,你干嘛!”到了集上,夏元鼎想下去看看,却一把被姐姐拉住。

“我想下去看看,也不行吗?”

居然现在有人杂耍,当真是稀奇事,夏元鼎想下去挤进人群里看看人家表演的怎么样,到底有没有真功夫。

“元鼎好好在车上待着,一会我们就回去了!”母亲对夏元鼎私自行动的行为也是禁止的。母女同心,她们还真是一致。

“好了,到前面一人给你们买一串糖葫芦!”夏守智许是买了酒人就有些漂了,许了儿女两串糖葫芦。

听到这话,夏李氏给了丈夫一个白眼,怪罪他就会乱花钱,但后来还是不得不掏钱买了两串糖葫芦,花了两文钱。当然这只是小钱,买锄头的时候可是花了夏守智五十文钱,更不要说买酒的钱了。

幸亏夏守智还有一门石刻的手艺,这也是他能积攒起来盖房的钱财来。他自己家的石磨就是自己刻的,还有牲畜饮水的器物。

东西都买好之后,也是中午了,夏守智拴好牛就带着着一家人准备吃饭了。那高挂着“酒”字的酒楼,看看就好了,哪能真去了。

还是去在路边支起了棚的小摊子。

“朱五哥,来三碗面!”

“好勒,马上就好啊!”夏守智每次来赶集都到这里吃面,跟这摊主也熟。

至于为什么只要三碗,看看旁边的食客就知道了,那么大的碗足够两个孩童吃了。再说一碗面就十文钱。

一股香味传入夏元鼎的鼻子,闻了闻他就确定这是放了葱花的猪油,转头望去,朱大厨已经开始往锅里倒早已烧开的水了,再把切成条的面条放进去。

“要是能放点青菜进去就更好了!”看着面已经算是好了,夏元鼎还是感觉有些遗憾,但是这已经不错了,比清水的面条强多了。

“面来了!”

面陆续的盛上来,围着方桌,一家人开始海吃起来,同时夏守智还得观察着自己的牛车,买的东西都被拿到了座位旁边。

看来看去,大多数都是像他们这样穿着粗布衣服的乡下人,也有少数是穿着绸缎的商人,但是头戴方巾的读书人只是在出售笔墨纸砚的店前才看到。

士农工商,这商人怎么还敢穿的这么奢华,难道这个社会已经堕落了!这种炫富的行为明显是应该被唾弃的,可是,可是怎么乡民看向他们的眼神满是羡慕。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跟着爷爷念什么书,不如去经商,相信凭着他的知识储备,富甲一方还不是小菜一碟。

诚然,他不懂得造纸,但他知道印刷;他的脑子里背不出完整的四大名著,但他知道经典的桥段就行了,恋爱的结果不就是个化蝶吗;他不懂得酿酒,找懂得人来慢慢试验,时间长了碰巧就整出来了。

想到他娘辛辛苦苦把绸缎织出来,自己身上却穿的如此朴素,那些不适耕织的却穿的那么好,夏元鼎灵光一闪,嘴里突然蹦出两句诗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下可是闯了祸了,正好旁边路过的穿丝绸的人路过,驻足看向这个吟诗的小儿,这诗句平平淡淡的,好似在说一件事实,但是各有各的理解,而这人可能就会觉得这是有嘲讽意味的。

“兀那小儿,刚才可是你在诵诗!”

夏元鼎看去,这喊声不是那一直盯着他们的穿绸缎之人,而是一个读书打扮的年轻人。而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乡下小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