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布衣卿相>第三十三章 神童

“听闻奉先兄在教导孙辈读书,刚才一见,元鼎如此年纪便能看出有文人气度,以后后辈成材,奉先兄功不可没啊!”

王老先生倒是知趣,夏元鼎才夸了他两句,他立马就投桃报李来了。

“哪里,我能有什么功劳,只是闲来无事,恰好识得几个字,心想总不能辜负了圣人的教诲,虽不能教化万民,也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瞎折腾!”夏继祖谦虚了一手。

“一说到这里,我差点忘了提一件事了,奉先兄不告与我知道,莫不是还不知情,你家长孙元志县试可是已经过了,可喜可贺!”

“什么?!”对于这是夏继祖还真是不知道,虽然对于县试他自己觉得很简单,但毕竟元志才十五岁,这才是他第二次参加县试,第一次不过是在意料之中,但第二次过了却在意料之外。

“来来来,咱们喝一个!”说着,就要和夏继祖碰杯。

夏元鼎听到堂兄夏元志居然过了县试,也是不明觉厉,但是因为没怎么见过,怎么也树立不起来这个人的印象,只能打上读书人的标签。

几杯薄酒下肚,饭桌上的气氛很快热烈起来了,老一辈的谈的都是年轻时求学的事,偶尔也谈谈诗词文章,中年一辈谈的生活琐事,讲讲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夏元鼎作为最年轻一辈的杰出代表,可是居然找不出一个能跟他说话的人。

“什么?奉先兄打算明年春就让元杰和元鼎参加县试,可有把握!”

“茂弘难道觉得太仓促了!”夏继祖反问道。

“今年刚进学,明年就参加县试确实太仓促了,奉先兄太心急了!”

听到爷爷的决定,夏元鼎也是一阵心惊,他也觉得自己明年就参加县试有点赶鸭子上架,主要就是考的东西他招架不住。

“茂弘有所不知,别人不行,我对元鼎和元杰是有信心的,按照我的进度,到了明年春,所学东西足以应付县试了!”夏继祖亲自教导元杰和元鼎,对他俩人的学习能力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莫非他们聪慧过人?”王导王茂弘看着元鼎和元杰,惊讶的问道。

听了此话,就连和王济堂交谈的两人也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爹好像有什么事情隐瞒着他。

夏元鼎看着爷爷的状态,知道今天可能是刹不住车了,只好默默地低下头去。

“茂弘猜的不错,当然元杰可能只是每次能记得字多一些,可是元鼎就不一样了,元鼎真的是过目不忘,我教的字,他看过一遍就能记住,没想到有生之年真的能见到这样之人!”说到这个,夏继祖有些激动。

夏元鼎一听,心情沉重,爷爷当初还要他保密,不要把这样惊世骇俗的事说出去,最后关头自己却出卖了自己。

这事也怪夏元鼎他自己,为了让夏继祖不再循规蹈矩的按照教学进度给他授课,找个机会他就透漏了自己过目不忘的事。

不过,这倒不是凭着前世知识充教授,他是真的发现自己记忆力变强了,上天倒也没真的亏欠他,总算是给了他点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有总比没有强吧!

夏元鼎再也不能若无其事的吃下去了,因为所有人的眼光都看着他呢!

“爷爷!”夏元鼎故意喊了喊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夏继祖丝毫没有一点愧疚之色,既然都说了,干脆就坐实孙儿的神童之名好了,于是夸口说道:“茂弘若是不信,大可一试便知!”

好嘛,这甩手掌柜当的,您怎么一点就不担心呢,万一我要是翻船了,您也不跟着丢脸,夏元鼎心里诽谤着。

“奉先兄,我还真的想试他一试,且容我想想!”一时间紧张的气氛蔓延开来。

首先,问的是一道算数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间径几何?

听到这个问题,其他所有人都有些皱眉,几个大人都表示摇头,一时间难以回答。

夏元鼎一听是算数题,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把整个宁朝的数学家找来,他也可以完爆,甚至北燕、西凉、南越的加在一起也不够,毕竟他研究过微积分。

“二什六寸!”夏元鼎张嘴就来,丝毫不给活路。

难道他看过这个题,这是不明真相的人所怀疑的地方,只有夏继祖清楚,元鼎应该是即时作答的。

为了再次确认,王导又出了一道题,这可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有几人同买一物,若每人所出八文钱,则余三文钱,若每人所出七文钱,则少四文,问人多寡,物价值几何?”

其他人都感觉这个问题更难了,因为它包含了两个问题。

“共七人,物五什三文!”别人在掰手指头算的时候,夏元鼎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个算数还是不用考了吧,九九乘法歌,元鼎早就能倒背如流了!”

“速速背来!”王导急迫地说道。

又背这个,说实话,对于这个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的九九乘法歌,夏元鼎始终不理解这些古人的思维,为什么要从大到小开始。

倒背是吧,夏元鼎一口气开始背起来,背到六六三十六才停下,看得别人目瞪口呆的样子,夏元鼎心想,自己其实不想过早暴露的。

当然这都说明不了夏元鼎过目不忘,为此,王导特意往自己书房跑了一趟,回来时就看到他手中拿着的几章纸。

“这是我闲暇之时的涂鸦之作,元鼎可以试试看能背下多少,不要勉强,能背多少背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 神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