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逆明1644>951.第951章 铁甲舰倾巢而出

就在欧洲联合舰队离开欧洲,浩浩荡荡的杀向大明的同时,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大明京师南京城。

又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海战阴云似乎正笼罩在大明的上空。

“皇上,欧洲联合舰队已经于八月二十二日离开欧洲了,向我大明驶来,总数一千二百二十一艘战舰!”金銮殿上,情报人员将欧洲方面的情报宣布了出来。

欧洲联合舰队针对的是大明,这意味着大明必须要应对这场大海战了。

“欧洲各国当真看得起我们大明,竟然组织出来多达一千二百二十一艘战舰的数量,也难为他们了!”朱慈踉嘴角勾起一丝不屑的笑意,语气似调侃,总之让人听不出有任何担忧欧洲联合舰队进犯的感觉。

确实,十三年前大明便发展出了铁甲舰,并且经过十三年的不断改进,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五千吨级的战列舰的程度了。

钢铁战舰和木制战舰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或者说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历史上,钢铁战舰一出来,便意味着木制战舰的过时淘汰,一个新的海战时代的到来。

如今大明总共已经建造了近百艘铁甲舰,其中五千吨级的战列舰便有五十艘,其他各式铁甲舰四十六艘。

不说大明还有二百多艘的木制神威级战舰,光是这九十六艘钢铁战舰便足以完虐欧洲联合舰队的所谓一千二百二十一艘战舰群,所以朱慈踉当然不担忧,因为在他眼里,欧洲联合舰队不是来攻打大明来的,而是来送死来的!

“皇上,欧洲各国蛮夷两次从海上进犯我大明,实乃罪大恶极,此次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教训才行!”一名内阁大臣站了出来,满含愤怒的说道。

上一次八国联合舰队进犯,大明在马六甲海峡将之击溃后,并没有立刻派遣舰队前往欧洲报复欧洲各国,彰显大明的国威。在这名内阁大臣的眼里,就是因为上一次马六甲海战之后,没有出兵欧洲,所以欧洲各国才敢再一次组织联合舰队进犯大明。

“臣附议!此次再击退蛮夷舰队之后,一定要主动前往欧洲讨伐各国蛮夷,给各国蛮夷一个难忘的教训!”另一名内阁大臣也站了出来。

“臣也附议!也觉得击退蛮夷舰队之后,有必要主动出兵讨伐欧洲各国,彰显大明国威!”

“臣等也附议!”

--------------------------

金銮殿朝堂之上,几乎所有文武百官都站了出来,一个个满含愤怒。

而且,似乎整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有十足的自信认为,大明舰队已经能够击退欧洲各国一千二百二十一艘战舰数量的庞大战舰群,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大明是否会战败。

这不是什么自大,而是大明这二十多年以来,连战连捷,不管是陆地上的战争,还是海面上的战争,大明从来就没有败过,哪怕是一次小的失败。

大明胜得太多了,已经保持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不败了!

以至于,大明上邦王朝,不可战胜的思想不仅在文武百官心里根深蒂固,就是在大明普通百姓心里也同样根深蒂固。

看着下面一群自信十足,喊打喊杀,锐意逼人的群臣们,朱慈踉心里的别的满足。

想当年,先帝崇祯一代,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那时候的大明,似大厦将倾,汉人即将滑入另一段黑暗深渊当中,那个时候的大明,别说要不远几万里出兵讨伐欧洲各国了,就连自身都难保。

文武百官如此志气,朱慈踉当然不能退缩。

“好!朕同意诸位爱卿所言,全歼来犯的欧洲蛮夷的联合舰队之后,进而主动派遣舰队航行数万里,讨伐欧洲各国,彰显大明国威!”朱慈踉站了起来,豪气干云的说道。

------------------------------------

欧洲联合舰队从海上而来,航行数万里,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南京城,无线电通讯部。

大量命令通过无线电,发到九十六艘铁甲战舰上,命令各舰汇聚到福建泉州军港待命。

美洲大陆西部海域。

郑森所在的南海舰队旗舰上,郑森拿着一份朝廷刚刚发来的电报命令。

“皇上这是准备出动所有的铁甲舰参与这次大海战啊,好!太好了!”郑森大笑道。

大明铁甲舰自第一艘下水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就算上一次拦截西班牙船队,也不过出动了八艘罢了,这一次九十六艘全部出动,迎击进犯的欧洲联合舰队,当真是一场盛况,郑森也满胸豪气。

当即,美洲大陆西海岸游弋的铁甲舰纷纷返航泉州港。

这是一场铁甲舰的盛宴,也只有铁甲舰出动,那些神威级木制战舰,仍旧游弋在大明各个海域,并不会参与这次大海战,九十六艘铁甲舰足够了。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越来越多的铁甲舰云集泉州港待命。

十二月,随着最后一艘铁甲舰也从美洲西岸回到泉州港。

大明九十六艘铁甲舰全部待命。

而这个时候,距离欧洲联合舰队到来,也已经仅有三个多月的样子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大明东海,南海两大舰队,九十六艘铁甲舰组成的混合编队,从泉州港起航,向着马六甲海峡驶去。

欧洲联合舰队进犯的路线已经明确,同上一次一样是绕道非洲大陆南端,经过马六甲海峡来进犯大明。

只不过,大明这一次迎战的地点有所改变,不在马六甲海峡内


状态提示:951.第951章 铁甲舰倾巢而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