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甲午之军工霸世>第二百三十九章 我们自己来

如果已经到了1930年代,李晖肯定不会打美国的主意,届时美国更强的国力与更多的人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时航空兵已经渐渐唱起了主角。由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别国的陆基飞机都够不着,进攻美国只能全靠舰载航空兵,可是面对美国本土数以十万计的陆基飞机,得要多少艘航母才有能力在美国本土成功登陆啊?恐怕还没靠近,就已经被铺天盖地的陆基机群给撕成碎片了吧?

但在一战之前却不一样,海防要塞不像飞机那样可以灵活调动,只要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能够夺取制海权,地面部队就可以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登上美国的土地,从而产生了占领美国的可能性。

不过按照李晖之前的估算,以大同党的发展速度,这次技术优势碾压的短暂几年里根本不可能有余力派出大军进攻北美大陆,而等这几年一过,美国海军的实力也肯定起来了,撑死了也就剩下两三倍的军舰质量优势只够平衡美国的地缘和工业优势,对于能否达成目标,李晖心里其实是没底的。之所以那时就有针对美国的准备,一是因为阿拉斯加黄金引发的矛盾难以调和,二是反正中国离得远,战败了也影响不到远在太平洋对岸的本土,那为何不试一试呢?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但既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晖就不可能对此投入太多的资源,比如阿拉斯加淘金、比如计划中的抢占夏威夷,前者投入不大、后者风险很小(因为这是可以在两三年内就完成的,那时的美国海军还不够强,而且他们也未必有拼命的决心。),思路上都很保守,而李晖心里也始终更重视本土周边那些更容易吃的嘴里的利益。

而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李晖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征服美国的可能性,自然就舍得为此进行更大的投资,如果需要取舍,他甚至可以在其他战线作出退让。

好吧,至少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南洋战场虽然打得热火朝天,但投入的地面部队到现在也才两三万人的规模,不算海军的话,实际上不过是殖民地战争的级别,对于庞大的中国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负担。即便将国内的叛军和潜在的敌人法俄等国也算进来,敌军的总数也不会超过10万人,以中国的体量,这仍然只是疥癣之疾。

何况那名特工派到阿拉斯加需要时间,然后囤积物资也需要时间,今年年内是肯定无法完成的,然后一入冬就别想打仗了,怎么也得等到来年完全化冻之后,以寒带的气候,至少已经是五月份了,距离现在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那时中英战争很可能都已经结束了。但即使如此,这还是让李晖的心态多少变得有些急躁,在很多事上都不再像之前那样沉得住气。

比如对于中日和谈的僵局,李晖原本是打算继续进行海上封锁逼迫日本政府就范,但现在他却没耐心等下去了,秘密传令给不久前接管了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那支海军陆战队(一个团的编制),“日本人既然不愿拆毁靖国神社,那我们就自己来!”

因为担心明治和山县阻止,中国军队进驻日本四大军港是在伊藤博文和胜海舟利用了他们在海军中的影响力秘密完成的,等到明治与山县得知的时候,那些要塞重炮都已经落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控制,再想夺回,不知道得死掉多少人才行,明治又想起伊藤临行前跟他说的那些话,终究还是压抑住了心中的怒火,只是命令大本营向那四个军港外围增派了一些部队以防万一。

进驻四大军港的中国军队一开始还算安分,让负责监视他们的日军部队暗自松了口气,但是8月2日的清晨,一支六百余人的中国部队却突然走出了横须贺海军基地,前进的方向赫然正是东京!

负责监视的部队连忙发出电报向东京报警,可就连山县有朋也想不明白这支中国军队要来干嘛,区区六百余人实在是太少了,就算中国军队武器先进,也不可能打得下偌大一座东京城的。

“难道他们是想突袭皇宫?然后以天皇陛下作为人质逼我们就范?”,山县有朋最后只能这样想道,然后马上让人通知近卫师团,要其加强对于皇宫的保卫,根据他的经验,中国军队就那么点人、还没带炮,只要自己不疏忽大意,他们绝对没有半点机会。

对于中国军队的异动,山县有朋心底里其实是隐隐有些期盼的,就算伊藤博文他们能够说服中国政府放弃惩办战犯的要求,自己也肯定要承担责任下台的,之后中日友好成为基调,只怕到死都别想再有重新起用的机会了,这对权欲极重的山县有朋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难以接受。而要是能够借这次机会将侵入日本的那些中国军队都消灭掉、夺回那四大军港,陆军不但可以洗刷掉第三师团在奉天全军覆没的耻辱,还肯定会导致中日和谈破裂,只要战争继续,已经没了海军的日本就只能继续将陆军供起来!

可是近卫师团地位特殊,现任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又是皇族,没有明治特许,山县有朋是指挥不动的,正常情况下明治绝不会同意陆军这么做。

毕竟日本是个岛国,海军完蛋了的前提下如果还要死撑,就算能够打赢,日本沿海的精华地带也会尽皆毁于战火,这是睦仁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

因此,山县有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支中国军队身上,“只要中国人真的进攻皇宫,就算陛下舍不得东京的繁华,也只能硬着头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九章 我们自己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